下小雨的黄昏
哦,天哪!
如果是春天或者夏天,我不会把这个黄昏放在心上。它是初冬的黄昏,而且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风不算大,也不尖锐,但是冷得入骨。
夜色落得特别早,平时太阳应该还没怎么落山吧,可是此时天已经昏黑。
走到大街上,我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半枯半青的梧桐叶,铺天盖地落了一地,还有一些在寒风中打着旋。这么多叶子同时凋落,颇有些悲壮的格调,怎么会有这么多,而且同时飘落。路灯也早早地亮了,映照得细雨像雾一样纷乱,偶尔有一粒大一点的雨滴,倏地一下从雨雾里穿过,方向明确,还闪着亮光。
行人匆匆,平时的风度被骤降的温度吓坏了。人似乎就是这样,平静的时候想尽办法塑造自己的形象,可是稍有风吹草动就慌乱了。看着比落叶还凌乱的脚步,我禁不住想起战火、地震和水灾,想起电影《南京,南京》、《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那种惊恐和无助。
苦难不需要渲染,自然深入人心。我出生的时候,饥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母亲说,如果没有饥饿,肯定没有我,因为上面的哥哥比我大十岁,这十年间应该有其他的孩子出生;母亲还说,如果不是饥饿熬过去,肯定也没有我,因为饥饿的年代生不出孩子,也不敢生,怕养不活。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人世的,处于饥饿和不饥饿之间,结果对饥饿的恐慌随着母亲的血液渗透到我的意识里,让我对食物充满了敬畏,尽可能不过分耗费,绝对不随意浪费。当然,还有来之不易的生命。
可是,眼前不过一场小雨而已。
很冷的小雨。好在家里人已经归巢,只有我一个人在风雨里走着,这样心里就踏实了很多。苦难,自己忍受起来比较容易,看着别人遭受苦难会更加难以忍受。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到四川地震,经常用“都不说话”来描述面对那些遭难者的场景,每读到这样的语句,心里就沉重得像浸透了冰冷的水。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历来受人称颂,因为表达的是广博的爱,自己身处困境而不灭的爱。我倒是想,安史之乱造成的民众疾苦,一定让诗人觉得比住在冰冷的漏室里更让他痛苦。
正在细雨寒风中胡乱地想着,手机响了,孩子妈妈问:要不要去接你?我说不要,这点雨没事儿。孩子在他妈妈边上大声叮嘱:当心车子,下雨天他们会瞎开!心里暗笑,连孩子都知道风雨天人心慌乱呢。
2013.11.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