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647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的连续与跳断

(2013-09-01 14:27:33)
标签:

适应性

集体性

连续性

跳断性

分类: 写作探路

思维的连续与跳断 写作思维的连续与跳断

——写作思维的反思与作文讲评

哦,天哪!

    我们一直很主观地认为人的思绪是连贯的,因此,当写作思绪发生短路时感到很懊恼。其实大可不必,人的写作思绪既有连续性,也有跳断性,其心理基础就是联想自身的特点:流动性、散漫性和个性化。联想的流动性表明人的思绪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像流水一样蜿蜒渗透,无不可至,这是保持写作思维连续的前提;联想的散漫性表明人的思绪飘忽不定,可能长时间固着在某件事情上,也可能从一件事情上转瞬而飘到另外一件事情上,这是造成写作思维跳断的主要原因;联想的流动性和散漫性,都导致一个人的写作思绪不可能和另一个人完全相同,即写作思维的独特性、个性化。

    再从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来看,人的思绪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儿童的思绪是跳跃的,他们的跳跃主要体现为联想和想象的无规则;成年人更倾向于思维的连续性,试图连缀一个完整的感情世界,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逻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老人的思绪再一次回归以跳断为主,他们经常沉浸于回忆,曾经那些生活的碎片毫无秩序地浮现出来,经常把相隔多年的事件连成一个事件,甚至把回忆与现实当作一个连续的事件。

    即便是连续的写作思维,也可以人为地造成跳断。比如说,我们由山可以联想到石头,再联想到沙子,再联想到泥土……这是一个微观化连续联想思维,如果我们把中间的两个链条截掉,直接由山而联想到泥土,就属于思维的跳断了。连续性思维适合写作逻辑性强的文章,比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应用性文体,而跳断性思维则适合写文学类作品,例如诗歌、散文等。

    由于不同人的生活经历、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写作过程中写作的思绪也不一样,从而造成了表达的个性化。因此,如果写作者想追求表达的个性化,除了增加对外在世界的独特体验外,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写作行为反思,明确自己的写作思维特点、经常性的写作思绪特征,根据这些写作心理铸造自己的写作风格,或者打破自己的表达习惯,使写作更具个性。对自己写作行为、写作心理进行反思和梳理,是一个人的写作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意识走向有意识、由习得走向生成的关键,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和讲评的着力点就应该引导、促进学生对自己写作思维的梳理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文优劣的评价上。

    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进行写作思维反思的目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批阅时,就要着重对学生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思维进行分析,通过边批和批改记录,梳理学生的写作思维,如因果思维、辩证思维、相似思维等等;然后分析这些写作思维在作文展开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比如联想的宽度与深度,事件事件的发展与背景的关系、事件的状态与功能剖析、事件的细节与后结果的预测,事件的叙述与干扰、组接、虚拟,情感的生发与理性的评判,言语方式与内容的适应性等等,最终归结出写作思维的连续与跳断及其与作文的关系。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写作思维可能带有偶然性,如果把几篇作文叠加起来,就能够清晰地看出其运思特点,找到其优势与发展区域,从而给作文指导提供充足的依据和明确的思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写作思维的诊断是建立在对学生作文的用心阅读与分析基础之上的,凡是作文批阅马虎的教师,不可能组织出针对性、指导性强,对学生写作有实质意义的作文指导与讲评。当然,作文指导和讲评最好是以一对一或者小班化教学方式进行;如果是大班化教学,教师还应该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集体性的思维特征和发展区域,难度相对较大。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训练写作思维,要想有效地训练写作思维,必先通过习作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思维、产生了什么样的写作效果。而在所有的思维形态中,连续与跳断对学生作文的影响最大。

                                                     2013.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名字
后一篇:孩子的迁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