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漩涡里

(2013-08-11 22:41:44)
标签:

抗日战争

伪军

历史

时代

分类: 生活絮语

时代漩涡里 时代漩涡里

——观电视剧《火线》

哦,天哪!

    在日本鬼子强大的攻势面前,国军173团望风而逃,九台城保安队担负起保卫蒙绥地区咽喉要道的责任……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抗战片我喜欢看,先是按照时间线索看,像历史,然后按照地域看,像沙盘。看多了,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但是这部片子有点不同,不同在人物,不是国军也不是共军,还不是老百姓,是地方保安队。

    接下来就更有意思了。这支保安队在县长的威迫下投降了日本军,成了伪军。几年前就产生过一个想法:在抗日战争中,各种势力、力量都在时代背景下选择着自己的命运,并为此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伪军是最特殊的一种武装,他们面对强敌入侵心态如何?怕死,或者说在战争中想生存下去,是所有人的最初心态,可是面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遭受外敌的抢劫、蹂躏、屠杀,真的能心甘情愿地为侵略者卖命?作为一种组织,有它出现的历史性,有它社会性的评判,但组织不能完全涵盖个体,伪军是可耻、可恨的,但不是所有的伪军成员都是如此,这是我的基本推测。《火线》中的这支伪军正是如此,他们一边被迫为日本鬼子做事,一边在承受着良心的责备和道义的审判,最终走向了抗日的道路。

    173团的所有官兵都带着歧视的目光看待这个“汉奸连”,我们是跟着林奉天他们一路走过来的,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绪是非常正常而且合乎公理的。他们为了“名分”努力改造自己,这种勇气和韧性让人敬佩。在173团团长的歧视和迫害下,这群热血汉子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于把“汉奸连”变成了“敢死连”,以正面形象获得了时代的认同。今天我们来评论他们走过的路是很轻松的,因为我们知道结局,我们是用历史的目光来看待过去的事,可是当一个人、一个群体处于前景不明的特定时代中,这样的抉择就是一次艰难的自我较量——个人利益和国家命运、眼前处境和历史价值。这不容易,就像今天的某些人,他们不是不明白人的社会价值,但还是做出许多违背道义的事情,这就是人性问题了。

    人性的偏狭常常是悲剧的根源,这集中体现在173团团长身上——不论敢死连怎么努力,都无法唤回他的良知和社会道义,他把这个连队推上了绝路,让他们不得不对群体的命运进行再次抉择,于是他们又走进了八路军的队伍中,接受了新的改造。对于八路军,我不想作过多的评论,我只想说他们在片子中是善良的代表——接纳、宽容、友善。国军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塑造“敢死连”的形象,而共军中友善的生存环境又把他们改造成了“英雄连”,环境对于人生存形态的改变、对于不同层面人性的激活的关系很值得深思。

    历史是容不得假设的,但是假设常常可以让历史显示出特殊的意义。假如没有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这支保安队会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识呢?假如他们安于伪军的存在方式,抗战胜利后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假如国军善待这支几经转身的军队,解放战争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这样的思维延伸也许是片子无法表达的,却是片子交给观众去思考的问题——时代、时代价值观和人的命运、和人性之间微妙的关系。

    可惜的是,片子结尾这支英雄的连队全部牺牲了,让观众失去了思考的可能性。要是让我来设计的话,我至少要让那个“赌鬼”活下来,因为他在时代的漩涡里习惯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手里的骰子,如此浑浑噩噩地耗费了几十年的生命,后来竟然发现了爱,他说有人疼的日子才有意思,他说为别人活着才能感受到意义。可惜他的爱和人性刚刚开头,导演却让他抱着炸药包扑向了敌人的炮楼,让观众的思维无法走出时代的漩涡,这是我对这个片子最不满意的地方。

                                                     2013.8.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心脚下
后一篇:鸽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