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连接的岁月
哦,天哪!
这次来长春原是因为文化的。东北师范大学几位教授的讲座开阔人的视野,赢得阵阵掌声,这要等回去以后慢慢消化。培训期间,大连小橘灯作文培训学校秦校长专程来访,因为作文教学我们俩在网上已经交流了一年多时间,这次是第一次见面,一直聊到夜里两点多。作文可以培养孩子与世界交流能力、对孩子的智力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作文教学的核心理念、课堂形式、操作方法等方面,也达成了诸多共识。
不过,培训过后自己安排的游玩中,我却几乎摒弃了所有叫做文化或者历史的东西。
长春毫无疑问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且不说大清帝国的发祥,也不说日本入侵和伪满政府闹剧,甚至也不说民间的二人转、国家的电影城和汽车城,单是“闯关东”三个字,就可以让专家们研究不尽,也让我牵挂不完。——都不说,都不说。文化的探寻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是一件令人费解或者伤感的事。
那天在车上有人问我:你们家当年闯关东,没有户口怎么办?我笑笑说:东北荒地多,随便刨刨就可以活人。事实上哪里有这么简单,当年从关内闯到东北来的人被称作“盲流”,三天两头有人追查,父亲不知吃了多少辛苦才算落下了脚;我们家一直没有粮票、布票、线票、糖票,所有的供应都要买高价。父亲从十几岁就是个虔诚的基督信仰者,主张谦和忍让,却因为人家嘲笑他是“盲流”给了那人一巴掌,他心理上所承受的屈辱有谁能够理解得了呢。看电视剧《闯关东》,我一直含着泪水,其实现实生活要比电视剧里艰难、残酷得多。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放弃文化可能会让人变得浅薄,却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我更愿意迈着轻松的脚步走在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上,去认一认当年挖过的野菜、采过的野花野果。当我指着树皮皱纹很深的大树,告诉孩子它叫“黄菠萝”,木头是黄色的,里面有很美丽的漩涡状花纹,适合做家具,树皮可以入药,孩子满眼都是新奇,觉得爸爸知道得真多。这时我咽下了一段家史。当年三哥结婚,因为一对衣箱和一位河北的柴姓大哥结为异姓兄弟,两家建立了深厚的亲情。可是因为家庭迁徙,现在却和柴大哥一家失去了联系。而每当在书里或者别的地方看到听到有人姓柴,柴大哥一家当年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柴大嫂把“肥猪满圈”的春联贴在炕头至今让人捧腹,那个天天跟在我后面喊叔叔的小女孩儿“立哥”应该孩子都挺大了吧?……每念及此,心里的失落与牵挂,又能对谁说呢?
街边看到有人卖一种叫“姑娘(读niǎng)”的水果,激动地跑过去要买给孩子和他妈妈尝尝,可是他们闻闻那奇特的气味,一起冲我摇头。他们哪里知道我小的时候对这种水果的熟悉。女孩儿们把野生的“苦姑娘”的果蒂拔下来,轻轻挤掉里面的种子,再用清水洗净里面的苦汁儿,吸一下气,然后用牙龈轻咬那层果皮,发出吱咕吱咕的声响,仿佛现在孩子吹泡泡糖。“香姑娘”必须人工培植,外面一层小灯笼一样的薄壳,里面的浆果味道甜香中带着浓厚的中药味儿。为了买一小捧“香姑娘”,我曾经到处去捡罐头瓶子,洗干净,扛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我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连接的线索,或者说孩子根本无法根据自己的生活去推测父亲的童年,这让人感到多少有些遗憾。
乘轻轨去世纪影视城,因为从起点站上车,很快便找到了座位。可是看到后上来的人挤得前胸贴后背,我却如坐针毡,最后还是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大嫂。孩子嘲笑我说:人家才比你大多点啊,你还给人家让座儿。并再三叮嘱我,除非必要,不要再给人家让座儿了,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孩子关心我我知道,可是东北人的热心肠他却不知道。前天在车上问一位大哥到雕塑公园怎么走,人家不厌其烦地介绍,到站的时候还跑过来说:就这儿了,快下车吧。而在南方问路,十有八九不会这么详细告诉你的,就算告诉了也就完了,没有人要为你下不下车负责。东北人的祖先大多是闯关东过来的,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于是帮助别人的热情就留在了骨子里。有首歌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唱得诙谐略带调侃,却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的秉性。吃早餐的时候付错了钱,服务员过来重算,我们立即把少付的钱给了她,并且向她道歉。她笑着说:你们真好,我以为不能给了呢。要是在南方,不怀疑你故意少给就不错了,最多说句谢谢也就完事了,可是东北人却如此坦诚地告诉你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真实让人有一种久违的实在。
……
明天就要离开东北了,又要去说那些拐弯抹角的话,去过那种缺少爽气的磨叽生活。这几天的东北生活不得不留在记忆的彼岸,留待无法突围时当作遥远的慰藉。
2013.7.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