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哦,天哪!
海子用他短暂的生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传诵最广。虽然大家都知道这首诗,可我还是忍不住要把它抄录在这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我们只是盯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谁也不相信海子会在写下这首诗两个月后卧轨自杀——这是一句多么明朗、多么热烈、多么令人振奋的诗句啊!可是,如果细细地推敲,就会发现他有很多心绪我们忽略了——什么叫“从明天起”?什么叫“幸福的闪电”?什么叫“我只愿”?诗人的离俗与孤独,读来让人心酸。顾城说“上帝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光明在哪里?那是要寻找的。
先放下海子,走进我们自己的大海吧。
也许我来的季节不对,天气也不对。早晨一踏上这座其实已经由人工与陆地相连的小岛,迎面的海风就毫不客气地往脖颈里塞了一把冷风,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天阴沉沉的,海面也被映成灰色,几艘大船凝固在海里,几只小船在浪尖上颠簸,天空没有海鸥,岸边也没有鲜花,只有枯黄的海英草在风中瑟瑟发抖。一所小学,就坐落在这样的海边上,面朝大海。
两排石头垒砌的平房,据说是六十年代的建筑,前一排的屋檐正好与后一排的地平一般高。拾级而上,要攀六十六级石阶才能到达校长办公室。窄窄的校园干净整洁,几棵高大的悬铃木很不相称地耸立在第二级平台上。从最高一级平台回头看,作为教室的房子,红瓦已经有了明显的起伏,让人担心经受不住太大的风雨。
这是一所海岛小学,就在这座简陋的校园里,走进走出了好几代人,如今十几个青年教师和两位老教师带着一群孩子是这里的主人。教室和办公室都很冷,主人倒了热水来焐手,却没有办法让外来的人稳稳地坐在凳子上。然而老师们的热情不减,认认真真地做着手里的事。年轻的校长冻得微微弓着腰,说:如果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结果如何不能勉强;可是如果该做的事没做好,那就对不起这个职业了。他不是随口表白一下就完事儿的,结婚只请了一天假,妻子生孩子请了不到一天假,把学校事情安排完才赶往医院。是的,生源不好,而且很少,能力稍微大一点的人家早把孩子带到岛外上学了;外来的务工人员子女和父母一样是候鸟,来去不定。但是,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很高,这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年轻的老师们把心思全都放到了教学上,主任介绍说:饭桌上可以搞教研,上下班的车子上也可以搞教研。
在四处漏风的教室里听完课,上课的小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就来征求意见,要求给一些指导,丝毫不顾及自己的面子。说是老师,其实不过是年龄比学生大一些的小女孩儿,鼻头冻得红红的,藏也藏不住满脸的稚气和朝气。把她课的优点提炼一下,她的眼睛里立即就浮起一层幸福的霞光。
赞赏着他们的工作,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安慰他们简陋的工作条件,只好对校长说:送老师两份杂志吧,让老师们多看看书……回来就和一家杂志社联系了,请求说以后需要文章多给我点写写,我要把稿费全部订成杂志送给那些身处边远的老师。自我安慰罢了,一本杂志填补不了心里对他们的歉疚,可是我只能做这些无关痛痒的事。
头脑里还是放不下那群年轻人,一直把他们和海子纠缠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听着海浪,听着渔民出海的鞭炮,听着张家娶亲李家老人,听着城里同事和亲人打来的电话……所有的诗意的海岛风情,在那里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可是他们的眼睛却一直锁定眼前的三尺讲台,讲着科学家的故事,讲着知识和人生的关系,讲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礼仪。我又想起了海子。
面朝大海,不一定要春暖花开吗?或许四季都有花开,芬芳都在他们的心园里,那里有他们为学生浇灌的人生之花。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面朝大海的年轻人,身后却以简陋作为背景。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说“何陋之有哉”。我不敢拿这样的话去温暖他们,有唯心之嫌,只能希望他们永远面朝大海,让目光跟随云霞飞到更高更远更美丽的地方,让心里永远阳光灿烂,鲜花盛开。
2012.12.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