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
哦,天哪!
翻开一本书,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那一页,叫做扉页。
它承载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书的封面上找到,那么,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想想吧,如果一本书打开以后容不得别人打量便是铺天盖地的文字,是不是显得过于急切、过于蛮横、过于霸道?扉页就这样款款地出现了,像进门以后的屏风或者玄关,让你稍事调整,用平静的心态与作者对话。虽然并无实质性的价值,可是它却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告诉读者:有理不在言高;或者滚滚红尘,世间万象,且听俺慢慢道来。姿态是一种很微妙的气韵,在不经意间把人领进一个场,这个场里的能量会告诉你这本书要读还是不要读,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读。如果没有打开封面见到扉页那一瞬间的停顿,我们就会有一种被挟持的感觉,就像电视或者广播里的直销广告——它们需要的,是不思考。
有人喜欢在扉页上写点文字,购买的时间、地点,那是这本书对于读者而言的生日和出生地。一本书是有好几个生日的,作者撰写结束,它在作者的案头诞生了;出版社编辑出版,它在印刷厂出生了;然而对于一本书而言,它真正的出生是与它的读者相遇:世上多少人,人间多少事,一个人用自己的眼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书写成文字,这文字便在那里等待,不知过了多久,遇上了你,吸引了你,把你带进一个你完全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世界,被感动。所以还有人在扉页上写下自己喜爱的格言警句,那便是与作者的对话了。有意思的是,作者并不知道他的读者说了什么,读者也不是为了作者而写——阅读的心境是一处孤岛绝境,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踏入,里面长着什么花什么草,只有读者自己知晓。而扉页上的一行两行小签,正是读者心之园里飘出的一缕花香。
如果有幸,此书是作者赠送的,必有简短的题赠。赠书的语言总是羞涩的、谦逊的,那心情是那样的激动,又是那样的婉约,像一位母亲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书的扉页上如果有作者的签名,即便白白浪费很多纸,也不会有人觉得心疼,心疼的是那淡淡的墨迹,那淡淡墨迹里潜藏的心绪——来读我吧,让我们拥有一段共同的人生。
还有什么比两个人拥有一段共同的人生体验更宝贵的吗?如果我有一本自己写的书,我一定要加一个活页,让我的读者告诉我他读到了我的什么。如果人生是一本大书,我宁愿做这本书的扉页,就这么空着,等待某个人来落笔,从此整本书就跟着我属于他了,让他去读人性之善良,去读人心之灵慧,去读人行之无端。至于我自己,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我会在时光里悄悄泛黄,像一层淡淡的雾霭,轻轻地笼着一轮行于天地间的月亮,给人以夜行的微光,给人以美好的思念,给人以恬淡的睡梦……那孤独的脚步声、轻轻的哼唱、喃喃的呓语,就是人生的斜行小诗吧,它们应该属于扉页。偶尔有泪滴落下,由我来接住它,不要再增加人生的苦涩了,扉页只是一种姿态,还不属于正文,这样别人读着可能轻松一些;或者不小心会碰上一些污渍,也由我来承担好了,人生的正文应该是干干净净的,这样别人才不至于看不清某些字迹,或者对一本书心生憎恶。
用心去写你的人生吧,让我来做你的扉页。
2012.10.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