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狗的方法与独立人格培养
哦,天哪!
电影《刘三姐》中有这样一段对歌:
罗秀才: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
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均。
珠
妹:九十九条圩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
九十九条赶羊走,剩下三条……
(独白罗秀才:剩下三条怎么样啊?)
珠
妹: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
珠妹在很短时间内解决了分狗问题,顺带把三个为虎作伥的秀才骂了一顿,弄得三个秀才狼狈不堪。如果仅仅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这个情节很精彩,珠妹也很机智;但是如果从数学角度来分析,就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中隐含的数学关系:
设均匀的“三多”为3x,“一少”为y。
根据题意,x与y之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3x+y=300
x>y
x,y为奇数,且为自然数。
答案应该不止一个,如:x=99,y=3.x=97,y=9.x=95,y=15……可以按照x减少2、y增加6的规律一直分下去,直到不能满足x>y为止。
“答案不止一个”,是人可以充分运用发散性求异思维的前提,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而中国的家长作风、长官意志、多年的统一考试模式,形成了国人喜欢寻求统一意见、标准答案的习惯,很多看似小节、习惯性的事情,实际是对人思维、思想的一种钳制,是导致中国人创造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用来看风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卷炮仗,中国人发明了纸却用来祭祀祖先。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偏激,却反映了一个事实:我们的视野不够开阔,思维空间过于狭窄,缺乏大跨度的联系能力,因而不能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各种物质和条件。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做着打破“唯一答案”的思维格局的工作,尽管还操作不到位,但这种理念正在走向学生。那么,作为家长,是否也该在这方面作些努力?
比如说,家庭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不一定采纳,但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比如说,家里买了菜回来,怎么做更有营养、更好吃?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可能会激活很多思路。比如说,孩子升学,很多家长只盯着名校,而名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却疏于思考,是否也要问问孩子的意思?……
专家指出,幼儿禁止过早地、过分地开发其记忆能力,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其创造力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以孩子记住了什么为荣,让他们背古诗、背口诀、背单词……只要孩子能记住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炫耀的资本,而国外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字母却要把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不必要的知识所堵塞。专家大声疾呼:不要把没有文化的奴隶培养成有文化的奴隶,要让孩子发展自主人格,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器”。打开孩子与世界沟通的门窗,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自主精神、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恰当的权利观和义务观,教给他们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处,才是我们应该为孩子从小打下的基础。
4×5=20与5×4=20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们做家长的可能未必说得清,但是告诉孩子“答案不止一个”的意识还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给孩子并不断强化的。张维加的妈妈说:“我们是普通人,读普通班就行了。”那个叫“23号”的女孩儿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为他们鼓掌……”我们未必要让孩子成为英雄,但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幸福。
2012.7.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