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里的那只青蛙

(2011-03-22 09:16:46)
标签:

读书心得

感悟生活

分类: 生活絮语

生命里的那只青蛙 生命里的那只青蛙

——读胡健先生的《存在与语言》(七)
哦,天哪!

    有几首诗一直读不大懂,甚至还不太以为然,直到读了胡健先生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才觉得我和这些诗之间有了一条可以透过目光的通道,进而觉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的,至少像生活在一只鸡蛋里,而每一首诗、每一件艺术品、每一门科学都是我们通向外界的、蛋壳上的气孔,而一切“理论”都是在为我们构建不同的自我与外界沟通的特定的“语言”体系。

    “青蛙跳进池塘中,扑通。”

    这究竟是不是一首诗?它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它在“我”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条什么样的通道?“存在”与“此在”、“可靠性”、“建立”、“大地与世界”、“开放与隐蔽”、“裂缝”、“保持”,在先生为我揭示的一个个语言体系中,使我渐渐确信这的确是一首诗。它从自然中截取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通过造型和声音让我们注意到自己生活中的某只青蛙和某个池塘,并因此而产生了某种情绪,这还不够吗?

    而那首题目叫《生活》、内容只有一个“网”字的朦胧诗,应该也是拿一个物象来唤醒我们对生活中某些内涵的关注吧。用海德格尔的语言来说,“网”这个意象在“存在”与“此在”之间建立了一个“裂缝”,这个“裂缝”便是我们目光的通道。

    几年前读方文山的韵脚诗,我几乎无法从诗里找到一个完整的意象,甚至很多语言在说什么都无法确定。当时我以为是自己的阅读水平问题,很想找一些辅助性的资料帮助我走进那些语言,结果发现就是方文山的那些朋友,也说“你不要企图从这些诗里读明白什么,那就是某种情绪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而已,他说的只是一些感觉”。后来再读,就放弃了解读,而是去感受,渐渐就找到了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感觉。

    先生说“源始的真理就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它不仅包括此在对自身的敞开,还包括存在者在世界中的被揭示状态”,联想到杜夫海纳所说的“艺术家好像一个信使,预告着审美对象的出现”,就会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的生命里是一直存在着那只青蛙的,只是没有人去惊动它而已,它之所以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意识,跳入池塘,发出扑通一声,正是因为诗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活了我们的意识。

    世界多么奇妙,可惜我们经常忽视了世界的存在,那些恬静的池塘、长着彩色斑纹的青蛙、青蛙跳进池塘激起的灵动的波纹、波纹轻轻摇动的芦苇和蒲草、芦苇上静静停着的蜻蜓……一切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那里,可是我们却因为无觉而没有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当然也就无法从它们身上感受到令人欣喜的美好情愫,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想起胡老师教我们时关于诗歌的对话,我说我看不懂现在的诗歌,所以也不读诗。老师当时并没有批评我,他一定知道当时我还没有找到和这些诗歌进行对话的语言,还没有找到我通过这些诗歌把目光放出去的“裂缝”。现在,他终于通过著作为我打开了这条通道。——有些迟了,我是说我知道这些找到美的通道有些迟了,但是,你很难想象我忽然看到那条透进光线的裂缝时的惊喜——原来我、艺术、世界之间还有如此奇巧的关系!

                                                       2011.3.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交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