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渣
哦,天哪!
马路中间倒了一摊中药渣,被车轧得乱七八糟。孩子走路看见了,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倒一堆垃圾在这儿!我告诉他,那不是垃圾,是中药渣,就是中药熬光了剩下的残渣。孩子说:那不还是垃圾?我无话可说。
现今,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药渣就是垃圾,甚至也会认为倒在马路中间是不文明的行为,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药渣倒在路中间。有些人可能知道一点,说是药渣倒在路中间,让别人看,让别人踩,可以提高药效。这种说法类似于古代的禁忌,是利用带有迷信色彩的说法来维持、督促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为了病人,家里人必须把药渣倒在路中间。据我所知,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过去医学不够发达,查病靠望闻问切,含糊得很;中草药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大夫开的方子究竟如何?万一吃了药出现不测有谁来公证?于是医界就流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病人服用过的药渣要倒在路上,让众人观看,一是起监督大夫的作用,二是起给大夫作个明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药渣非但不是垃圾,还是古代医药文明的遗存,只是知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已。
与此相似的古代文明还有很多。比如说“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必须知道古代的秤一斤是十六两才能明白它的原始含义。可是为什么古代的秤一斤是十六两,而不是今天的十两呢?这里也有个类似于禁忌的内涵。据说古代秤的前十三颗星取自北斗七星和南极六星,这是对上天的敬畏;后三颗星则分别代表福、禄、寿,称量的时候,如果少秤一两则损福,少秤二两则减禄,少秤三两就要折寿了。人们正是利用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来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公正。至于它究竟起到了多少作用,这便无从考查了,因为“无商不奸”和“无奸不商”也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但它至少说明了一点:古代人强调担当——你做的事情你心里有数,损害了他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惩罚,至少心理上不会那么安宁。
今天还有多少人勇于担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呢?不出事情大家都是好兄弟、好朋友,出了一点问题,总是推来推去,很少有人站出来说:这是我的责任。如果仅仅是怕承担责任似乎还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当一个人受骗上当以后,还有人批评受害者,说什么如果你不想讨人家便宜,就不会吃人家的亏,好像问题不在骗人者,而在受骗者。这种是非观的混淆,必将进一步导致社会不公的加剧。这种是非观和“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样,会把矛头转移到受害者身上,而不是对害人者进行谴责。
听惯了这些奇谈怪论,遇到事情就不能再按公理来解决了。暑假在北京西客站附近看到有卖桃子的,质量很好,价格也很便宜,十块钱四斤。摊主一边给我们称桃子,一边接待另一位顾客,开价竟然是一块钱三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也不说破其中的猫腻。可是等另一位顾客桃子也称好了,发现并不比我们的少多少,心知给我们的价格虽然便宜,但分量却被克扣了,其实还是十块钱三斤。你能去和摊主理论吗?如果他不承认卖过十块钱四斤你又如何能把道理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和你一道谴责这种欺诈行为?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不想占人家便宜你可以不买嘛,你不动心怎么可能上当呢?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像古人处理药渣一样处理自己就好了,把自己或者自己做过的事扔到马路上,让所有的过路人都来评论评论是与非,省得很多事说的时候冠冕堂皇,做的时候蝇营狗苟。那时,担当这种美德就会理直气壮地通行于大街小巷了。
2010.9.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