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玉

(2010-07-08 01:31:15)
标签:

心情物语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养玉 养玉
哦,天哪!

    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过玉分为活玉和死玉两种,死玉呢,就是块石头,没什么出奇的,活玉就不得了了,听说会开花的。妈妈还说有一位什么老人用的烟袋嘴儿就是块活玉,每天都要放在嘴里叼着,因为活玉要靠人养着。那时候几乎没见过玉,听妈妈讲这些故事,就觉得玉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要是自己也能有一块活玉,一定天天用心养着,养到它开出花来。
    后来接触了《红楼梦》,知道了宝玉乃衔玉而诞,颈子上的玉和人的性命有着莫大的关联,才懂得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都能够佩戴的,顿时觉得自己没有玉原来是命中注定的,说到底是因为自己是个凡品,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玉,那是要下力气修炼自己的。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没事的时候特别喜欢跟宿舍的几个哥们儿上街闲逛,而且特爱逛那些卖各种小玩意儿的小街。直到大学毕业前夕才知道,敢情人家那几位哥们儿逛街是为了欣赏女孩子,而我却还在一心一意地欣赏小街上那些小店里卖的玉。二十多岁的人,站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看那些小孩子才喜欢的小东西,也的确够傻的,人家不赶我滚蛋,大概是觉得我当时的眼里还没有什么世故的成分吧。
    只要是你热爱的东西,你早晚会拥有它。对这句话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后来我真的有了一块小玉,也不管它是活玉还是死玉,命一样地收藏在可以靠到人体的地方养起来。起初这块玉是很混浊的,过了几年,竟然觉得纹理渐渐清晰了,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玉真的发生了变化。朋友的孩子考上学了,就想着要给孩子送块玉。朋友看了也很喜欢,还很内行地说了一句“前三年人养玉,后三年玉养人”的话,我不管这些,我只觉得孩子身上有块玉,好像在外读书就不那么孤单了。也不知道这孩子后来有没有用心去养那块玉,如果用心养了,该有些成色了,可以养人了。
    有一次和几个搞艺术的朋友凑一起吃饭,酒至半酣,各人都亮出自己身上的宝物供大家欣赏,有的是佛珠,有的是玉。言谈之间才晓得,原来人家收藏的玉有那样多的讲究,玉的产地、质地、出自哪位雕刻家之手……不用说,这些玉都是身价不菲的。朋友还说,前些年有钱人到一起比钞票,后来比房子,再后来比车子,现在啊,比的就是玉——玉是文化的象征嘛。听了这样的话我应该是高兴的,因为自己一直喜欢的东西竟然成了阔人比拼的目标,说明我当初在异乡小街上的样子虽然傻,但并不呆;不过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玉如果被拿来当作身份或者身价的象征,似乎就有些浊了。我也把我养的玉拿出来给他们看,想看看他们到底是对玉有研究,还是只以价格论优劣。朋友接在手里反复搓捏,笑笑说:你这玉质地一般,不是名家雕琢,不过被你养了很久,现在到市面上应该值两三千吧。我心里一阵暗笑:这玉买的时候不过一百多块钱,现在竟然值这么多钱?回头一想也是,也许玉本身不值什么,可是我和它感情却不是钱好清算的呢。
    前年在北京的一家玉器店听了一句话,才知道原来我养玉是只凭兴致的。玉店老板说:“人要吃饭,玉要吃汗。玉只有长期在汗水里浸泡,才会变得温润通透,普通的玉才会有灵性。”这话我爱听,因为我知道所有高贵的、高雅的、高尚的人或物,都必须经过艰辛的培养与修炼,特别是人的品性和才艺。不过我觉得他还少说了一句,除了汗水以外,养玉还应该有情感,只有真正爱它的人,才会不管它的质地、雕工、价格,一心一意地贴身相伴,如果看到一块比现有的好的玉就扔掉现有的,那是无论如何也养不成玉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和氏璧,不就是卞和用自己的双腿换来的吗?没有卞和的执着,也许至今人们还是把它当成一块烂石头。
    说到底,玉毕竟不仅仅是物质,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所以,养玉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内涵。当然,这样的道理也不仅仅适用于养玉一件事。
                                                             2010.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