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字望文

(2008-10-11 23:55:37)
标签:

感悟随笔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中”字望文 “中”字望文
哦,天哪!

    “中”字大约是中国人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汉字了,可是不去深究却未必尽晓其蕴含的思想和观念。《说文解字》中说“中”字指事,内也。注家说“中”是甲骨文字形,中像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说文》还说:“中,和也。”《仪礼·大射》中说:“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
    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中,我们足以看到“中”字的不同寻常,它绝不仅仅有“中间”这个表示方位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中国的简称。那么,就让我们放开思想的缰绳,对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汉字来一番望文生义吧。
    “中”,外方内直,很像中国人做人的标准。中国人喜欢和方直之人相处,因为没有那些曲曲折折的心思,所以共事也好做朋友也好,有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内耗。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中”字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正直之气,应该是不缺信义的,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还有什么顾虑?儒家的“中庸之道”又揭示了“中”字的更深层含义,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不偏不倚、不过不缺、不瘟不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谁能把人生拿捏得如此精确?所以这个“中”作为一种人格标准,只能说是一种理想境界,孔子不是也说“民鲜久矣”嘛。但有了这个理想境界就比没有好,《说文》说“中”像旗帜,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中”,如思如行,思无疆而行有矩,这是儒家对人思想与行为追求的最高层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思想的高度自由,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由驰骋的思想,只能是个庸才,说话唯唯诺诺,做事缩手缩脚,任何时候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便有些本事也不过是简单的技术,难成大器;“不逾矩”是行为的高度自制,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是不能和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因而也必然为社会所不容,即便才思飘逸、才高八斗,也找不到施展的舞台,最终因社会的抛弃而抛弃社会,成为愤青怨妇或者自视清高的边缘人、多余人。“中”字提醒我们,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则必须敏思慎行。
    “中”,从囗从丨,即既在范围之内,又不囿于已有,这是成大事者的素养。从观念上讲,囿于成说者拾人牙惠,谈理论只有“学说”,谈道理只有书本,谈经验只有领导态度;从行动上讲,谨小慎微者热衷于爬行主义,喜欢跟着他人亦步亦趋,眼中只有别人的脸色而无行动的效果,心里只有循规蹈矩的追求而无开拓创新的规划。这种人不仅认为自己是众生楷模,还要要求别人以此为范,真正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字启示我们,创造必须从规范中来,而规范又必须在打破中不断革新,只有合乎规则而又勇于探索者,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正如小平先生的理论“摸着石头过河”,过河没有石头参照是盲动,摸着石头是为了过河,抛开石头的人易溺,抱住石头的人易沉。
    望文生义至此,心里形成了几句顺口溜,聊记于后:中为旗帜,不偏不倚;中和为纲,雅正为礼;思而无疆,行而有矩;承前启后,深思慎取。

                                                           2008.1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亮和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