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只是身处无奈之境的一种自我安慰,不信你走一下试试看,我不敢说你会栽多大跟斗,但我可以肯定最后你对自己都会不满意,认为自己是个特大号的傻蛋。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孩子过满月,把孩子抱出来给亲友看。一个人说这个孩子面相好,将来一定要做大官的,结果受到人家的款待;一个人说这个孩子有福相,将来一定要发大财的,结果也受到人家的感谢;另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死的,结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鲁迅先生很郁闷,说前两个人的话都是一种虚话,而第三个人的话才是真话,结果说了真话的人却倒霉,这个世界是不是容不下真话?事情的确如先生所言,可是我也要问一句:如果这个孩子是你家的,别人说他一定要死的,你会不会很开心?可见,有时真的东西未必就是好的,或者说未必就是合乎情理的。在不适当的时机说出真话,也未必就是真诚,真和真诚之间的区别就是,真不一定有感情,而真诚一定有着美好的情感。人家打的不是你的真,而是你缺少的那个诚字。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教唆大家说假话,而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经常说的不是真话。
如果是我喜欢的人,我说的至少是诚话,以期达到鼓励和加深情感的效果。举个例子吧:你带了女朋友来让我帮你参谋参谋,如果我开口就说,五官挺端正的,身材挺苗条的,就是搭配不太合理;你去换了一个来,我又说,长得真漂亮,就不知人品会不会有问题……你说你会开心吗?我当然要赞美她,然后再婉转地提醒你应该加以考察的地方,尽管她可能并不像我说的那样漂亮,这就是诚话。每当说了诚话,我不会觉得是在欺骗你,因此也不会鄙视自己。当然,和朋友说话大多是真诚兼俱的,因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丢掉真字而只取其诚,毕竟真是诚的基础。这种说话方式在给学生写评语和批改作文时用得比较多,试想学生把一篇作文交到你手里,你满口都是这不好那不行,学生还有什么信心写下去呢?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善意的谎言”嘛。我要告诉你,它们是不同的:“善意的谎言”是谎言,而诚话不是谎话,只是屏蔽了缺陷而说优点,其前提是不虚假,只是不那么客观、不那么全面而已。
但是,有时候我们面对的经常是无聊之人,他又不让你沉默是金,或者说他期待的就是你的赞美,怎么办呢?如果你直截了当地说你说的简直狗屁不通,你穿这件衣服俗不可耐,你儿子是个笨蛋,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上司,你以后就有鞋子穿了,而且绝对让你想脱都脱不下来。所以有时就要说一些违心的话、奉承的话、吹捧的话、讨好的话。说这些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小人,他和小人的分水岭在于自己如何对待所说的话——如果你只是应景而已,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如果你把它当作了真话,或者乐此不疲、另有目的,那就要对你另眼相看了。
我不是圣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我也不想穿比孙大圣头上那玩意儿还难受的鞋子,因此也时不时地说说违心的话、奉承的话、吹捧的话、讨好的话,可是那感觉真的比吃了苍蝇还难受,回避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的招数:啊,今天天气,哈哈哈……实在不说不行,心里也是极端地鄙视自己。但是我并没有将这样的话当作真话来说,而是一边说一边在心里不停地冷笑:您是我遇到的最开明的主子,您处处为我们着想,您太善良了——嘿……您的这个思路我们都佩服得五体早就投了地,这么多年没有人来实施,也只有您才能有这样的见识,您圣明——嘿嘿……您对我的批评让我茅塞顿开,您就是我的思想上的领袖,业务上的导师,人格上的典范——嘿嘿嘿……如果没有您的帮助,俺一定还在黑暗中摸索,还在困境中彷徨,还在死亡线上挣扎,您就是俺的再生父母啊——屁,我的父母才不会生出这种孽畜,我和你说这话时我根本就不是人!
我会冷笑,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冷笑,因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人毕竟很少,更不要说人格低劣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当你被别人说得飘飘然的时候,一定要听清那发自心底的冷笑,这才不至于昏昏然。
2007.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