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学生作文 |
过了奈何桥,远远地就看见竹林深处有间茅屋,若隐若现。风过时,屋侧印着“孟”字的布幔在柳絮纷飞中轻舞。
这,便是孟婆家。
世人皆知,前世所有爱恨情仇,过去一切俗尘杂事,无论多么刻骨铭心,无论怎样痛彻心扉,只要一碗“孟婆汤”……
但,鲜为人知的是,孟婆还拥有一种世间绝无仅有的珍品——后悔药。
二
夜已深,窗外月明星稀。
孟婆兀自依窗望月,若有所思,似有所待……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
孟婆似乎早已知晓,神情淡定地,移步,开门。
门外,只见一女子憔悴不堪,愁容满面—— 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宝钗。
孟婆给虚弱的宝钗泡了杯热茶,道:“宝钗姑娘,今日来访,可是欲索‘孟婆汤’以忘却前事?”
“不,不是的。实不相瞒,我欲求的,乃是‘后悔药’。”
孟婆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沉默良久,抿了口茶,宝钗缓缓道:“一直以来,我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信守中庸之道;我欲以德服人,处事低调;我迎合贾母,安慰王夫人,试图赢取贾府上下对我的认可;我劝宝玉立身扬名,仕途为官。我固执地以为,我所做的一切,终将得到宝玉对我的赞许与倾慕。然而,宝玉的心是一把锁,黛玉正是那把锁的钥匙。任凭我如何努力执著地想要开锁,一切都是徒劳。
“后悔自己这样一厢情愿地追逐爱情,明争暗斗,到头来却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失去了更多更多。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夜——十二盏宫灯交相辉映,喇叭唢呐热闹喜庆;红似朱砂殷如血的嫁衣,精致鲜艳的盖头,跳跃闪烁的龙凤烛——还有,宝玉掀起我的盖头时,瞬间凝固的笑容和惊愕悲伤的眼神。
“以为自己是胜者,赢得了我要的幸福,然而到了最后才猛然醒悟,自己已输得精光。后悔当初的默许,出演了这场骗局,让三个人的演出以最盛大的悲剧谢幕。
“黛玉含恨而逝,宝玉带着对‘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无尽眷恋离去。而我,在自己的深深悔恨中,受尽折磨。那个曾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若水杏’的宝钗,已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您愿意予我一颗后悔药,我想,至少会有两个人是幸福的。
我请求您。”
孟婆执着宝钗的手,轻叹了口气,道:“可怜的孩子,婆婆愿意把后悔药给你,可就算你再重来一次,放弃了,成全了,又能如何呢?其实啊,你只是一出木偶戏里的人偶,被引线另一头的人们牵制着。而宝玉和黛玉,即使你退出了,仍然无法冲出一切束缚,长相厮守。这是命,任谁也改变不了的。孩子,你还想要后悔药么?”
几许辛酸,几多无奈,宝钗默然。
尘世渺渺,世事几多轮回,沧海桑田,又岂能是这后悔药可以改变的呢?
宝玉、黛玉再痴情,终究是逃不脱命运的摆布。造化弄人,后悔药也只剩苦涩的味道。
终究,生活是要继续的,纵然每天都只是日升日落的重复亦会有彩霞灿烂漫天的惊喜。
就这样吧,让往事如窗外的柳絮般随风而逝吧,让我活出自己的本色吧!
三
思量间,天色渐暗,一片静谧,偶有风过声,似轻叹,似低吟。
忽然,一阵细弱的叩门声打断了宝钗的冥思。
孟婆微微叹气,移步,开门。
门外一女子,脸色苍白如雪,身子纤弱如纸——竟是黛玉!
宝钗讶异,不知所措。
黛玉见状,苦笑道:“宝姐姐莫惊,如今妹妹只剩一缕魂魄罢了,是冥冥中的安排吧,竟与姐姐在此不期而遇,不知姐姐为何而来?”
宝钗不语,只是无限悲凉地看着眼前的“林妹妹”,泪水一点一点漫出来。
大概是“落花满地鸟惊飞”时,黛玉的泪水已终结,此时的她除了一层一层铺展开的悲哀外,再无泪水。
“我没有‘丰年好大雪’可以依傍,亦无‘阿房宫,三百里,装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出身,孤苦无依,寄人篱下。
“我没有金锁与通灵宝玉相配,亦无‘有福之人’的面相。
“就如鱼和水,它们彼此相知相依并相爱,只有水能感受到鱼儿炽热的泪,只有鱼儿能住进水的心坎。没有了水,鱼儿无法存活;没有了鱼儿,水的生活死气沉沉毫无意义。然而,鱼和水之间有沙石阻挠,有水草羁绊。
“纵然有远离浑浊世俗的心可以相印,纵然有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的两情相悦,但这份情,在巨大的阻力面前,是那样不堪一击。
“后悔自己将全部的热情与憧憬寄托在这虚缈的爱情之中,最终只落得抛珠滚泪,独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后悔那时葬花,没有将这无果的爱情一并埋葬……”
孟婆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点头:“可怜的孩子,本来你早该来喝了婆婆的汤去过奈何桥的,可是婆婆知道你还有所牵挂——世人都在猜测你留下的最后半句话‘宝玉,你好……’,有人认为你想说‘宝玉,你好狠心’,有人觉得你想说‘宝玉,你好自珍重’。其实婆婆最清楚,你想说的是‘宝玉,你好可怜’,因为你最后的灵光告诉你宝玉也在一个骗局之中,现在你先他而去,等他一朝梦醒,猛然觉得孤苦一人,那份绝望怎能忍受?唉,人说死而后已,谁你对宝玉竟是死而不已……说吧,想要婆婆怎么帮你?”
宝钗轻轻地拥着黛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如打翻五味瓶。她以为经历了那场令人羞愧的骗局,黛玉一定会对宝玉满心恨意,谁知竟是这样!有了这样的情感,那宝玉怎么可能对自己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呢?他所做的,不过是完成命运的安排而已,怪不得他的。宝钗越想越对黛玉感到心疼:这么一个情深意重的妹妹,我当初怎么就那么鬼迷心窍,怎么就那么自私呢?假如当初自己一力成全,今天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这时,听得黛玉如蚊一般地说:“婆婆,我想要一点后悔药。当初的行止虽然与自己的处境、心态有关,可是,总是伤害过许多人的心,如果可能,我想回去修改一下,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多给身边的人留下些温暖。”
孟婆颔首,又道:“可还想见一见宝玉?”
黛玉微叹:“质本洁来还洁去。我已用一生的泪水,护住他的灵魂不受污秽,如今何必再去勾起他过去的烦恼和怨恨。”
孟婆脸上现出一层不易觉察的微笑:“果然质属仙品!既然如此,你也不必因白璧微瑕再去经历一番红尘,你的心事就托宝钗了却吧。”
黛玉转向宝钗:“在世时就亏宝姐姐百般呵护,没想到身后还要烦劳姐姐。”
宝钗脸上微热,想起了那次借黛玉金蝉脱壳之事,但终究没有说出口来,只说:“妹妹休这样说,我也有诸多不是,能为妹妹再做一点事情,于我也是一种安慰……”
孟婆道:“你们二人一属仙界一属人间,都是那空空道人多事,将你们携至一处,虽然姊妹情深,却也难免有些分别,都不必自责。既然已经各自了了心愿,从此就当一别,各自用心修为自己的未来吧!”
奈何桥畔,钗黛二人依依惜别。朝阳的照耀下,宝钗浑身闪着灿灿的金光,黛玉散发着纯净的玉色。
“妹妹,这一去不知何年方可相见。我要用尽自己的能力,为你、为宝玉做些善事。”
“姐姐,人生何处不相逢!尽管我们形不能相伴,我的魂魄一定常伴姐姐和宝玉,直到世人一心向善。”
几许辛酸,几多无奈,宝钗默然。
尘世渺渺,世事几多轮回,沧海桑田,又岂能是这后悔药可以改变的呢?
宝玉、黛玉再痴情,终究是逃不脱命运的摆布。造化弄人,后悔药也只剩苦涩的味道。
终究,生活是要继续的,纵然每天都只是日升日落的重复亦会有彩霞灿烂漫天的惊喜。
就这样吧,让往事如窗外的柳絮般随风而逝吧,让我活出自己的本色吧!
三
思量间,天色渐暗,一片静谧,偶有风过声,似轻叹,似低吟。
忽然,一阵细弱的叩门声打断了宝钗的冥思。
孟婆微微叹气,移步,开门。
门外一女子,脸色苍白如雪,身子纤弱如纸——竟是黛玉!
宝钗讶异,不知所措。
黛玉见状,苦笑道:“宝姐姐莫惊,如今妹妹只剩一缕魂魄罢了,是冥冥中的安排吧,竟与姐姐在此不期而遇,不知姐姐为何而来?”
宝钗不语,只是无限悲凉地看着眼前的“林妹妹”,泪水一点一点漫出来。
大概是“落花满地鸟惊飞”时,黛玉的泪水已终结,此时的她除了一层一层铺展开的悲哀外,再无泪水。
“我没有‘丰年好大雪’可以依傍,亦无‘阿房宫,三百里,装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出身,孤苦无依,寄人篱下。
“我没有金锁与通灵宝玉相配,亦无‘有福之人’的面相。
“就如鱼和水,它们彼此相知相依并相爱,只有水能感受到鱼儿炽热的泪,只有鱼儿能住进水的心坎。没有了水,鱼儿无法存活;没有了鱼儿,水的生活死气沉沉毫无意义。然而,鱼和水之间有沙石阻挠,有水草羁绊。
“纵然有远离浑浊世俗的心可以相印,纵然有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的两情相悦,但这份情,在巨大的阻力面前,是那样不堪一击。
“后悔自己将全部的热情与憧憬寄托在这虚缈的爱情之中,最终只落得抛珠滚泪,独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后悔那时葬花,没有将这无果的爱情一并埋葬……”
孟婆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点头:“可怜的孩子,本来你早该来喝了婆婆的汤去过奈何桥的,可是婆婆知道你还有所牵挂——世人都在猜测你留下的最后半句话‘宝玉,你好……’,有人认为你想说‘宝玉,你好狠心’,有人觉得你想说‘宝玉,你好自珍重’。其实婆婆最清楚,你想说的是‘宝玉,你好可怜’,因为你最后的灵光告诉你宝玉也在一个骗局之中,现在你先他而去,等他一朝梦醒,猛然觉得孤苦一人,那份绝望怎能忍受?唉,人说死而后已,谁你对宝玉竟是死而不已……说吧,想要婆婆怎么帮你?”
宝钗轻轻地拥着黛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如打翻五味瓶。她以为经历了那场令人羞愧的骗局,黛玉一定会对宝玉满心恨意,谁知竟是这样!有了这样的情感,那宝玉怎么可能对自己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呢?他所做的,不过是完成命运的安排而已,怪不得他的。宝钗越想越对黛玉感到心疼:这么一个情深意重的妹妹,我当初怎么就那么鬼迷心窍,怎么就那么自私呢?假如当初自己一力成全,今天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这时,听得黛玉如蚊一般地说:“婆婆,我想要一点后悔药。当初的行止虽然与自己的处境、心态有关,可是,总是伤害过许多人的心,如果可能,我想回去修改一下,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多给身边的人留下些温暖。”
孟婆颔首,又道:“可还想见一见宝玉?”
黛玉微叹:“质本洁来还洁去。我已用一生的泪水,护住他的灵魂不受污秽,如今何必再去勾起他过去的烦恼和怨恨。”
孟婆脸上现出一层不易觉察的微笑:“果然质属仙品!既然如此,你也不必因白璧微瑕再去经历一番红尘,你的心事就托宝钗了却吧。”
黛玉转向宝钗:“在世时就亏宝姐姐百般呵护,没想到身后还要烦劳姐姐。”
宝钗脸上微热,想起了那次借黛玉金蝉脱壳之事,但终究没有说出口来,只说:“妹妹休这样说,我也有诸多不是,能为妹妹再做一点事情,于我也是一种安慰……”
孟婆道:“你们二人一属仙界一属人间,都是那空空道人多事,将你们携至一处,虽然姊妹情深,却也难免有些分别,都不必自责。既然已经各自了了心愿,从此就当一别,各自用心修为自己的未来吧!”
奈何桥畔,钗黛二人依依惜别。朝阳的照耀下,宝钗浑身闪着灿灿的金光,黛玉散发着纯净的玉色。
“妹妹,这一去不知何年方可相见。我要用尽自己的能力,为你、为宝玉做些善事。”
“姐姐,人生何处不相逢!尽管我们形不能相伴,我的魂魄一定常伴姐姐和宝玉,直到世人一心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