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小幽默:明天你有时间吗?帮我去火车站接一个人好吗?我会把你的特征告诉他,让他找你。不过你的形象要有特点,你把头发弄成爆炸式,右手拿只搪瓷缸,左手拿根小棍子。他走到你面前时你就说出接头暗号:行行好吧~~~
我是不大喜欢时下的所谓冷幽默的,可是这则小幽默却让我沉思良久。除开恶作剧的成分外,那句“行行好吧”当是这则幽默的核心笑料,它是乞讨的标志,是乞求他人施舍的专用语,其中的语气和包含的心态耐人寻味:行行好吧,我再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了,求你了!行行好吧,如果你不施舍就是做了坏事,你就不是好人!
我不反对走投无路的人行乞,甚至认为许多人以行乞为生也不纯粹是个人问题,社会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屠格涅夫写的《乞丐》中的一个老爷,因为身上什么都没带,把握手作为施舍,让一个苍老的乞丐激动不已;美国的一个村庄因为驱走了三个乞丐而导致邻里之间矛盾频发,只好通过教会将三个乞丐请回来,以满足人们行善的心理需求。可见行乞有时也是利他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行乞的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施舍行为。如果你把乞丐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甚而至于像屠格涅夫笔下的施舍者将老人称为兄弟,你就不会生出厌恶,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施恩于人,而是一种人情的交流。有谁给自己兄弟一点帮助会觉得不应该、会觉得高高在上呢?
我曾亲眼目睹一对盲人夫妻拉着二胡唱着小曲走家串户,许多孩子跟在后面观看,大爷大妈把自己碗中的薄粥分一半给他们;我还曾亲眼在上海的一个地下通道里看到一个年轻人,吹一支长箫,引得许多行人驻足,纷纷解囊相助。虽然两件事的年代相隔甚远,但是我感觉二者的实质是相通的。我想对需要帮助的人说:我们真的需要他人的帮助吗?我们是以什么方式表达我需要帮助的意思的?我们有低三下四吗?
当然,我也亲眼目睹过人们对乞丐的木然和恶语相向,我也曾尖刻地对两个向我说她们丢了车票的妇女说她们的说辞太陈旧。我们能一味地指责不愿施舍的人缺乏同情心吗?当你面对肮脏的双手拦住你的去路不依不饶时,当你面对满口谎言企图欺骗你的善良时,你怎么能心平气和地说:你来恶心我吧,你来欺骗我吧,我愿意帮你!有一篇小说里描写了一个被父母卖掉的孩子,被几个恶人辗转倒手,最后致残而成为他们的乞讨工具,那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让人起了杀人的情绪,怎么可能还有一丝丝的同情呢!面对街头那些可怜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可能不产生怜悯,可是,我们多么害怕这就是一种化装表演啊!我们多么害怕不远处正有一双贪婪的眼睛在审视着孩子的乞讨水平啊!
没有人会因为一枚硬币而变成铁石心肠,同样也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汗水来助长欺骗与邪恶。我不愿意再说这个社会给人们提供的谋生手段很多,也不想再说什么人应该自食其力,也许乞讨本身就是一种谋生手段,乞讨本身也是自食其力,可是乞讨如果也要与欺诈、邪恶结伴而行,还有什么行为和情感可以用“真诚”来修饰呢?靠别人的帮助而生存,已经是为人的底线,难道我们连这最后的防线也守不住了吗?
我无意于指责生活无着的人群,我想把话题展开来一些。乞讨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即便很多没有陷入乞讨生涯的人,甚至活得还不错的人,也不能排除乞讨心理啊!工作不是凭自己的努力而赢得他人的赏识,对上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对同事恶意中伤落井下石,目的是什么?还不就是那一点点蝇头小利吗?表面上义正辞严,心底里却在哀告:“行行好吧,头儿!”和那些恶乞有什么区别吗?这种暗号,就算我真的做了乞丐,也说不出口。
曾经有一位老哥对我说:原谅那些中伤你的人,那些丧失尊严的人,这也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我钦佩这种博大的胸怀,可是我还是要从心灵的深处鄙薄那种低贱的行为和心理,认为他们都不如卖身不卖笑的妓!——可能说重了,我沉默。
2006.12.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