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行

(2006-09-23 17:42:28)
分类: 学生作文
扬州行扬州行
厦门英才学校高二(2)班  赵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我到扬州了。人们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四处都是看不尽看不透大片阳春烟景。我去的时候是八月,虽然看不了繁胜的烟花,却看到了扬州的另一番景致。
    听扬州的一位朋友说,扬州人比较安于现状,不积极,喜欢冲淡。
    这一点,从扬州的建筑中可以看出一斑。扬州城里很少过于张扬的建筑,房屋很少超过七层,也不拥挤,视野比较开阔,加之地处平原,没有青山隔阻,向远处望去,天似乎真的没有尽头,让人心情豁然开朗。
    扬州人对吃是很讲究的,要不也不会有名扬遐迩的淮扬大菜。
    单说很早就曾垂涎的扬州炒饭吧,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普普通通的炒饭,做起来也是有门有道的,要放多少蛋多少饭、多少青豆多少油,炒出来是否色泽金黄、饭香诱人,都是很考究的手艺。朋友说,只有老师傅炒的才地道,所以他特地带我去了一家老店,装璜简单但清爽干净,店主是一位老人。朋友说,他在这里炒了四十年的炒饭,是扬州最正宗的。是啊,用四十年来做一件事,怕什么不会成精!看着老师傅一丝不苟地做炒饭,我突然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
    扬州茶馆很多,每到傍晚时分,就会有人推车出来卖茶馆里的小点心,多半是熟食,在蒸笼里冒着淡白的热汽,价格并不贵,两块钱就能买到很多。卖茶点的人似乎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乐趣。下班的人路过时,停下脚步随意买两个小笼包子或是烧麦带走,再随口和卖茶点的人聊上两句,家长里短的,便油然而生出几分惬意。高兴了还会进茶馆品两盏香茗,一切都是那么那么自然,那么从容,仿佛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着急,就这么从从容容地活着,一代又一代。不晓得久居扬州的朱自清先生是缘何而写出《匆匆》这样的名篇的——也许以前的扬州不是这样吧,最兴盛时候的维扬可是和现在的上海、广州相仿的大都会啊!
    眼前的扬州的确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恬淡的环境,恬淡的人,恬淡的生活方式,还有那些恬恬淡淡的风景……
    瘦西湖,在扬州,在江苏,都是很有名气的,好像不去瘦西湖就没有到扬州。我当然要去的,不过有点失望——人太多了。
    去了瘦西湖才知道,它是个公园,和普通的公园没什么两样,拥挤的人群,昂贵的门票,拿着小喇叭到处吆喝的导游,举着相机盲目拍照的游客——这样的场景,实在让人很难感受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意趣,也许那些都在现实生活的另一面吧。
    书上说,“二十四桥”即扬州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导游说,二十四桥在瘦西湖,有二十四级台阶,有二十四根桥栏柱子……
    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举起相机,“咔嚓”之声不绝于耳,有人登上桥去寻觅这传说中的廿四桥的丝丝缕缕。
    我举起相机,又放下,又再次举起……“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白石老人的那种“黍离之悲”从此该随风而去了;尽管桥边红药没有开放,但我知道,那是因为季节不对,并非对我、对今天有什么想法。
    既然来了,总要留点纪念吧——可能我和绝大部分人的心态是相同的。
    只是那些原本自然的东西,由于太多人的染指,总免不了有几分做作,时至今日也不必再去寻找“明月桥上看神仙”的廿四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啊!
    就如同那六朝金粉浸染的古都南京,已经完全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只有古老的城墙还依稀可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石头城,只有秦淮河的水还隐约漂浮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金陵。而其他的,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关心的大多是门票有没有打折、饭菜是不是卫生,玄武湖边上拂拂的古藤葛、明故宫的遗址、明孝陵依然林立的石人石马,在一阵喧嚣过后,只能重新归于沉寂,它们能说什么呢!
    朋友说,到了扬州不到瘦西湖就是没到扬州,去了瘦西湖而没看廿四桥也就是没去过瘦西湖。我来了,我也看了,可是我抽空了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渲染,眼前也只是一座小小的石桥,心绪如桥头的缕缕柳丝,随风飘荡,无处附着……
    我想我还会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哪里就这样看得完!早早地下一个结论,我不是也成了一个匆匆过旅?至少我还没有体验一下“乖乖隆里咚,韭菜炒大葱”是怎么回事呢!余秋雨先生说:“到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融成一体,‘梨花树里重叩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场景又会经常出现……又或许,是我想得太多了。”
    的确,是我想得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