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学随笔 |
分类: 教育心得 |
二、认真组织专题教育,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本学期围绕“感恩教育”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化专题教育,如“在给予中获得快乐”、《我最欣赏的女性》征文活动、“我在别人心目中”自我评价体验、“别人在我心目中”我与集体融洽程度体验、《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我》作文评比(安全教育)、“我能给你什么”与同学谈心活动、“假如我是后进生”关爱落后同学体验、“红蓝分”自我评析等等。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分别指向学生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不同侧面;由于活动设计以学生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产生切实体验与引起行为反思为目的,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红蓝分管理”实施办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首先,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习方案的各项内容,使学生理解方案的教育目的和实施办法,师生达成共识,并将实施方案长期张贴。进而,明确“红蓝分”的建议权、实施权和监督权,制作《红蓝分管理通知单》。在实施过程中,不论是奖励红分,还是处罚蓝分,都以谈话为前提,以双方认同为基础,以公开公正为原则,切实起到了激励和诊断、警示的作用。
四、大力开展学习目标管理,强化学生的成功感
如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针对英才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特点,在学生的学业管理方面,主要采用目标分解和目标引导的方法,即根据学生某次考试成绩,确定下次考试名次。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主攻方向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确定近期奋斗目标,签订学习目标协议,并在考试后进行分析和小结。这种“小步子、快节奏”的管理方法,可以让学生经常处于自我督促状态,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通过降低目标高度,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提升目标高度,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电话、约见、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对家庭情况特殊的同学、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经常和家长联系,制定教育方案,共同进行管理。这样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使学生学业和人格目标明确、健康发展。另外,还和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反映学生的问题。同时把教师的一些要求传达给学生,使师生更好的配合,提高学习成绩。
以“如何面对孩子们的转型期”为主题的家长会,从孩子们这一阶段在世界观与道德观方面的变化,生理发育与情感、交友的特点,学习态度与学科发展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为家长提供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全体家长的好评。
1、教育不是追求表面热闹的事情,而是一项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因而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稳定的心态、永不放弃的意志、产生触动的方法去开展工作。因而,教育的方式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密切相关而与个人的得失无关,教育的效果与学生长远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与一时的是非无关,教育的效益与学校的办学品位密切相关而与暂时的利益无关。
2、科学与文明的教育行为,不论在什么环境里都会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必将给学生的人生带来长远的影响,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在它面对一些粗暴的教育对象和行为时,也经常显出无奈甚至尴尬,因而在弹性教育实施的同时,还必须辅以刚性的约束。
3、“学生”是一个名词,“孩子”才是实体,如果想让孩子变得聪慧,就不能让笨蛋来教育,如果想让孩子变得文明,就不能用野蛮来对付,如果想让孩子变得宽容,就不能用斤斤计较来约束,如果想让孩子产生感恩心态,就必须真正对他们施以师恩,如果想让孩子获得教育的实惠,就必须有永恒的期待……抱怨和指责只能产生对立,自作聪明的揭露和诱哄只能引发隐瞒和欺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