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终身误
厦门英才学校高一(3)班
赵栗
“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关于黛玉——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讶,一个空捞牵挂,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她是绛珠仙子,带着“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他”的誓言,来到宝玉身边。
那一回,宝玉生日,抽花签,行酒令,她抽到的是“风露清愁”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莫怨东风枉自嗟”——是芙蓉。
芙蓉,花八九月开,耐霜不落,故名拒霜花。宋苏轼诗云“千株扫过一香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抽签之前,她还在暗想“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擎着才好”,可抽出的又是“莫怨东风枉自嗟”这种颓丧的句子。这是宋朝欧阳修的句子,曰“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枉自嗟”,已经暗示了她最终的命运。
“自古红颜多薄命”,
“只有芙蓉独自芳”。
这样的句子,恐怕都是用来形容她的吧。
人们说,是她太清高,没有宝钗圆滑;
人们说,是她太忧郁,没有湘云活泼;
人们说,是她太孤傲,没有袭人贴心;
只是,人们没有想过,小小年纪的她初进贾府,事事小心,时时小心,生怕走错一步路,说错半句话,招来耻笑;
只是,人们没有想过,她唯一的感情寄托——宝玉,却和身边的女子有着扯不断的牵连,一会儿得了湘云的金麒麟,一会儿又和宝玉有着所谓的“金玉良缘”,这叫她怎么能笑脸迎人;
只是,人们没有想过,她本来就不是什么凡人,她是潇湘妃子,也只有她才能写出《葬花吟》这样催人泪下的“花悼”。
只是,她没有做到她《葬花吟》最后的两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人们不可能忘了她的出淤泥而不染,又忍不住要指摘几句——她实在是太孤傲了,孤傲得让人有些怕。
关于宝钗——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她,艳冠群芳,带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气质来到宝玉身边。
袭人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的确,也只有她的高贵才与这牡丹相配。
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至宋以洛阳为第一,在蜀以天彭为第一……唐代罗隐《牡丹》诗云:若叫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即使是无情的人,也会动心,更何况是宝玉这样的痴情种子。
人们说,她是宝玉身边的女子中,城府最深的一个。
那次,金钏跳井死了,她对王夫人说:“只当她一不小心掉进去的……我那里有两件没穿的衣裳,就给了她吧……”人们说,并不是她不怕忌讳,而是为了讨王夫人欢心;
那次,小红和坠儿在园中说悄悄话,不小心被她听到,她连忙大喊:“颦儿,看你往哪跑……”人们说,并不是她随口喊出,而是为了让自己脱了干系,嫁祸给林妹妹;
那次,王夫人和琏二奶奶与她商量宝玉的婚事,她没有反对,应着这了这所谓的“金玉良缘”。她不是不知道他和黛玉的情感,只是她也喜欢宝玉。人们说,她并不是温柔贤淑,而是太自私,活活气死了林妹妹。
所有的错,似乎都在她一个人头上,只是,人们太过偏激。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大度到可以容忍自己的丈夫在成亲之后心里还想着另一个女人;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满心欢喜的做了宝二奶奶,换来的却是独守空闺的凄凉;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在他落发出家后,强忍泪水安慰王夫人撑着家……
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子?今天,我们依然希望能从她们身上找回做人的尺码。然而,面对磐石一般的《石头记》,人们感到了做人的沉重——那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高尚的情操,却又实在难以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是因为,当我们以“外圆内方”作为立身之策时,又真真切切地讨厌“孔方兄”的气息……也许,当我们轰轰烈烈或冷冷清清过后,涌起的正是雪芹先生的那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