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将孙女放超市米桶中玩太不讲公德

标签:
南京老太太超市米桶孙女 |
分类: 时评杂文 |
老太将孙女放超市米桶中玩太不讲公德
文·心灵朝阳
俗话说,“惯得孩子上天”,可今天网曝一则新闻,则是一位老太惯得孙女“上米桶”。不管隔辈爱还是隔辈溺,南京这位老太确实是溺爱得不同凡响,可以称得上是响当当的一位雷人了。人人都知道超市的大米是供给千家万户食用的东西,不是地上的沙子,可以用来随意糟践,何况还是将一个孩子放在里面呢?或许这位大妈是农村出身,大概不介意让玩粮食惯了吧?记得农村收粮食的时候,大人为了哄孩子乖,自己好多干点活,便将孩子放在麦堆上玩。可那些麦子,都是刚从场里打出来的,还没经过淘洗,何况上面那层麸皮在打面的时候,还要被大量地筛去呢。
然而,超市里的大米却不同了,那是需要直接入口的东西啊。想想米堆上曾经坐着一个孩子,小屁股光着,小手摆弄着,用小脚丫子的脏鞋底踩着……当然,人们应当原谅孩子,毕竟她太小不懂事。可是,对于大人来说,这不雅的行为,是不是很不应该呢?超市是公共场所,不是儿童娱乐场。米桶里的米是千家万户用钱换来吃饭的东西。虽然说眼不见为净,但毕竟让人看不过去。难怪拍下照片的那位网友,忍不住在网上吐嘈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最需要的当然是文明;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当然应该是理性,是遵守规则。
超市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笔者认为,顾客与超市并不矛盾,不存在天上地下的关系,而是共赢互利的销售与购买关系。超市工作人员与顾客之间,是结结实实的朋友关系。所谓神化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压迫,同时也是对顾客的一种嘲弄。因为谁都知道,对于超市来说,顾客从根本上就不是什么上帝,或者说金钱是上帝才有可能。顾客之所以不是上帝,那就是因为顾客是人,是人也会犯错误。上帝犯了错误,是不会改正的,也不会体谅商场工作人员的苦衷。将顾客奉为上帝,从管理上,有一种意识的强迫,同时也给自己的经营增加了难度。
上帝将孩子放在米桶中玩耍了,你商场工作人员能奈我何?你就只能站在旁边不吭声了吧?正是因为超市信奉的理念有错误,所以员工便把“上帝”的行为当做唯一的标准,因为商业上还有一句行话:顾客永远都是对的。如果按这种理论去看老人的行为,那么超市工作人员是无权指责的。那么,也就只有任由她去了!可是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来说,一个顾客满意,并不代表大家都能满意。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们当然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而对于有行为能力的大人来说,是非判断的标准不能有打折。
老人啊,你若是抱累了,可以将孩子放在超市的地上让他跑跑或者站站,还可以找辆购物车让孩子坐在上面玩。如果想让孩子玩沙堆,公园、沙滩到处都是。如果嫌那儿脏,那么尽量不要让孩子玩好了,毕竟儿童乐园和游乐场,有的是好玩的玩具。超市是购物的地方,大米是用来食用的,夹在孩子屁眼的那一粒,说不准掉到谁家的饭碗里。跟在孩子脚下的那一撮,说不定就会煮进谁家的锅里。想想,这让人家怎么不翻胃呢?你老人家的行为纵然是天知地知,但毕竟超市里还有那么多眼睛看着。老人实在是有些为老不尊,太有失体统,太不能让人赞成了。
中国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问题,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教育,常常被大人忽略,尤其是老人,总是以为孩子还小。其实,小孩子很多不良的习惯都是小养成的。我们可以想象,老人怀里的孙女小时候坐在超市米桶里玩,长大了是不是要到蓝天白云里玩,要去月宫里堆沙堆呢?这一切,老人能够满足她吗?父母能够让她满意吗?教育,从来都是一个让人咏叹的话题。当新一代父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成人时,老人却依然沿袭着老观念,甚至将错误的溺爱方式,不惜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唉,中国教育,真是冷暖交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那些落后的,让人感觉不雅,令人嗤之以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