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2010-12-28 21:35:59)
标签:

重耳

中国

放飞思想的高度

清乐政府

天下百姓

文化

分类: 时评杂文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一束白菊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原创:心灵朝阳

 

  村长暴死消息不胫而走,日传万里。上午还刮着呼呼西北风,下午便下起瓢泼大雨。网页本是零星几篇,再次打开已是满目标题。一家一家访问过去,家家都有一个议论的专栏,即便是首页一两篇文章,点击却是一大串评议。看专家专家发言,看名人,名人激愤,看老百姓,也是一连串转载加评论。真是诸子百家,不约而同登集网络荟萃。报刊笔走龙蛇,CCTV摇鼓呐喊。不知何方妖孽,惹得中国人民如此兴师动众?俗话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心还是连在一起的!这些年拆迁横行,土地暴殄,直至人命草菅还要大行其道!真是昏惨惨天地暗,忽喇喇鬼魂颤!神州大地妖孽肆虐,鬼魅滔天!

  恶为恶来掩,丑为丑来现,无论怎么装扮怎么遮羞,终究还是“此地无银千百两”,欲盖弥彰,掩耳盗铃!公道自在人心,公平自有天道!一个地方政府竟然黑白勾结,扮双簧演皮影,叨登得暗无天日,飙狂四溅!执法者头顶国徽,身披正义,却口吐谎言!一个结局两个真相,一个身死,两种说法!警察言被村民打伤,村民言被警察打伤。警察言村民扰乱秩序,村民言警察街头抢尸!为何不让人家自行入敛?一个小村入驻千名警察——办案乎?镇压乎?人家死人了,为何还要人调兵遣将,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如果如警方所言,系正常交通事故,又何须装备森严,抓得人家逃返的逃返,避难的避难?所谓执行公务,为何不是斟酌案情,反而针对的都是弱势民众?为何总是官与民冲突而不是官与民做主?这分明的界限已经划定,要掩的是谁的眼睛,要捂的是谁的耳朵呢?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显着了!

  警方既然公然揭开案情系交通肇事,为何却不诠释案情细节?既然刑侦此案,为何却忽略了死者死前曾接过一电话,才奔向事发地点而去?明明事出有因,为何只字不提?明明人死得的蹊跷,相反却不曾推敲、侦破?草菅人命乎?助纣为虐乎?如果清乐政府有意掩天下人之耳,塞天下人之口,那分明就是在玩弄天下民心,糊弄天下人意了!试想社会风气被这等歹人恶徒劣化到了此种地步,如若再没有法律主持正义公道,如何让天下百姓过得安宁幸福?如何让死者安息,生者坚强?且不言工程车下死亡的村长是多么得目不忍睹,且不言胆大包天的黑手害人手段何等发人可指,且不言狠心贼如何大逆不道,一手遮天妄图蔽障天下!只言如此胆大妄为,眼里哪里还有国家,还有政府,还有全中国的老百姓呢?地方保护主义从出现以来,就不断膨胀,不断加强,不仅制造了一方黑暗,而且将国家公务人员收缴囊中。可以说,一方势力养一方世界,借助公务之缘由,不断进行利益扩张,不断伸出伤天害理的魔爪!对于人民横征暴殓!对于国家上欺下瞒,如果党和政府坐视不管,继续任由其发展,不仅天下百姓将来要面临魔爪下的血雨腥风,而且国家也将一任其摆布得风雨飘零!军阀割据,蕃镇叛乱,哪朝哪代没有过先例呢?如果继续山高皇帝远,恐怕将来的祸患也不会太远了!

  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五鹿,村民赠土为饭,戏之。重耳怒。狐偃急止之曰: “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可见土地并非买来卖去的商品,一捧土无价,一亩田更为宝贵!有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家,倘若拿着它们任人宰割,任人掠夺,那么我们何以为国,何以为家?工厂、地产开得满天下,然而种田打粮却愈来愈稀少。挣钱易,打粮难!农民最初的合理要求,如果无人维护,强国从哪来,治富从何起?如果诺大的一个中国十四亿人口,均靠粮食进口,怎么不会饿殍遍野,满目荒凉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古诗的景象,最好不要出在当代吧!国之危在足下,土地买卖越来越肥足了某些人的腰包,同时也胀满了贪婪者的霸权。如今,买粮有炒粮团,买房有炒房团,资本垄断,商业相残!如若长此下去,国将如何?养匪易,歼匪难!养虎易,除患难!如果警钟再不响起,我们怎么再去问询未来,问询明天?

  清乐政府如此霸道无天,如何不让人了义愤填膺?让我们追悼死者,缅怀一位正直的村长!对于清乐政府来说,欲制造民愤民骇易,欲堵塞众口难!不知恶行遍地者,是何等尊贵的人物,何时做了天皇老子,一时间夜郎自大起来,竟膨胀得如此出乖露丑,反拿遮羞布装点脸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公道自在天下,天下自在人民的手中!看天下人民揭杆而起,待天下贪官灭绝!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车辘轳下的生命!如何惨无人道!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死者竟是这般凄惨!手段何等狠毒!

  附报道:

两次抢尸

事发点附近的一名修车师傅告诉记者,事发时约是上午9点25分。当日下着毛毛细雨,他9点15分路过事发点时没有发现异常,但上完厕所回来后就看到钱云会已被压在工程车下。

这10余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寨桥村的一群村民吃力地演示着当时的情况。

钱云会妻子王招燕对记者追述,8点多的时候她丈夫接了个电话,然后一边接电话一边往外走。

但她没想到丈夫一去不复回。“事发前两晚,他就不在家里住,因为听到村里的风言风语,说有人要对他不利,所以晚上就到外边住。”王招燕说。

噩耗传来已近10点了,王招燕和其他村民往事发点跑去。现场已有不少人围观,但肇事司机已经不见踪影。村民吴之伍(化名)说:“钱村长被工程车压着。村民们开始搭起雨棚护住钱村长的尸体,希望保护现场。”

吴之伍告诉记者,下午2点左右,来了近百名警察想带走村长的尸体,由于村民阻拦没能成功。但4点左右来了更多警察,同时携带警犬,终于将尸体带走,并带走了十来个围观村民,这些村民至今还没有被放回来。

待解的疑惑

由于事故路段的监控设备无法“披露”真相,村民钱成宇似乎成为为数不多的目击者之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称,钱成宇曾对赶来的交警表示见证了事件的始末:“4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人,把钱(云会)按倒在地,招手让工程车过来,轧了过去,车速很慢。”

在采访中,多名村民向记者转述了上述说法,目击者钱成宇在事故发生次日下午4点被警方带走。

另一个疑点是,钱云会出门前接了谁的电话?蒲岐镇政府的宣传官员钱向永对记者表示,他曾给网上流传给钱云会打电话的副镇长致电,这名副镇长否认。

征地始末

记者从寨桥村获得的一份厚厚的举报材料显示,所谓“征地黑幕”要追溯至2003年。

举报材料显示,2003年10月10日,乐清市政府下达乐政函(2003)84文件《关于印发乐清市浙能乐清电厂工程建设政策处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寨桥村征用山地233亩,滩涂471亩,租用林地297亩。

村民们提供的材料显示,这次征用的土地面积占到了全村土地总面积的67.6%,被征用的土地、山地、滩涂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96.78%。土地被征用后,全村剩下的人均耕地仅为0.19亩。尽管有村民反对,乐清电厂的工程依然在推进中。

“前几年有一批人跟着我爸走的,但是人越来越少,到现在基本剩下我爸一个人了。有些是被收买了,有些是害怕了。我们都说拿点钱算了,不要把命赔进去,我爸就是不听。”钱云会的女儿钱双萍说。

 

附2:

目击者回忆

“钱云会被反扭推向车轮”

昨晚,一名自称是目击者的隔壁村庄———新一村村民李海燕突然出现在寨桥村。

李海燕用夸张的手势配合着颤抖的声音。其叙述的过程是,12月24日上午9时许,她去蒲岐镇一个寺庙买六合彩,恰好经过事发的寨桥村村口,看到了被困住的钱云会,看到了停在路边的白色桑塔纳。

此前,有村民称,看到刚出狱半年的村长打着一把雨伞走向村口的公路,之前还打了一段时间的电话。“三个男人,都戴着白手套、黑口罩,其中两个反扭着他的手,另外一个人掐住了脖子。”

李海燕称,被掐住脖子后,钱云会有点昏迷。她曾上前好心劝阻,却被人一把推开,她只好怯怯地缓步离去。但当她回望之际,“一辆停在五六米远的卡车慢慢地开过来,三个人推着他背过去的双手,将脖子推向车轮下”。

钱云会的妻子王招燕说,事发前几天,每到晚上钱云会都会担心“被人抓走”,天一黑就出门躲避。

出事那天早上7时许,钱云会从外面回到家,大约看了一小时电视后,下了一碗面条给妻子,自己去隔壁的华秋村买了三包烟回来,之后带着雨伞走进凉风凄雨,在这之后,他的脖子被车轮压过。

南方日报记者仔细查看了事发路段,钱云会被碾压的地方处于公路边的泥土路上,宽约半米,而水泥路足有三米宽。数位村民称,当时公路上没有堆积物,无法理解卡车为何要在泥土路上逆行。

 

 

   村民称4人按倒村长招手让车碾压 警方两次抢尸   温州警方未查出村长遭谋杀证据 目击村民反驳  

 

 村长暴死门事件为何触犯众怒?

  我的UC号:1251467692  UC群号:10247436  我的QQ:782392823

      

点击查看我的散文集《放飞思想的高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投一票,我参加了草根新锐评选活动

               

           请支持我:爱上秋天的情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