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2010-12-04 16:06:19)
标签:

放飞思想的高度

亲子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

分类: 校园教育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这几天不知怎么提笔写起了教育,这个敏感的话题,早在一年前就曾经与朋友发生过争议。当时的争议也很激烈,有的朋友都闹到了我的空间。认真的说,我一直想麻醉自己,不想谈什么教育。或许过上一段时间,教育上无论再暴出什么新闻,我能够控制住自己,最好还是永不提笔吧!

  首先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支持!然而,经过与朋友们交谈,发现很明显支持我观点的,大多都是家长。有的朋友大喊:写得太好了!有的家长则说: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有不少家长跟我谈起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经过了一段困难的时期,回到了正轨,回头想起学校教育,原来是因为老师的批评,让他丧失了信心。据说,那位班主任暗地里收家长红包,凡不送红包的,孩子就被老师歧视……后来,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复读了一年,重新考进了大学,现在成了一名警察。还有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正上高二,孩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然而一样的体会,使她焦躁不安孩子的学业……几位朋友的倾述,不能不令人慨然。

  因为争论,我也得罪了几位老师。没有办法,我们改变不了别人,而且自己又不能从事教育这门职业。我们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说实话,我也不想得罪哪位老师,更不想跟谁争论,我很厌恶争论!学校教育的环境,我也不能沐浴其中,学生的体会和老师的体会,各人自知吧!我们振臂一言又能如何呢?想起我儿子高考的那段日子,真是触目惊心!每天都看着孩子从家里走了,然而回家后却闷闷不乐……我实在无力改变孩子当时的情况,直到后来他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了!我就是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得消沉,一天天连学校都不愿意走进,甚至后来,连大学都不愿意上了。好在今年暑假他看中了青岛科技大,这才从家里走了出去。

  学生为什么厌学?我也不想追问这其中的原因,一旦分析了,准会又得罪了一大批人。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只能写给各位家长,多关注成长时期的孩子。正在上高中的,要及时跟孩子沟通,正在读小学、中学的家长,请你不要掉以轻心,从小就要打好亲子教育的基础。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象我们过去那样纯净,也不再如同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如果爱孩子,就请你抓紧时间学习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哪怕学学心理学都可以。不要象我这样有些悔之过晚。

  请家长朋友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孩子考试成绩差了,不要抱怨,更不能泄气。那并不代表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真正的能力体现在走向社会之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如果发现孩子内向,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交流。要让孩子学会做事情,不要养成懒惰的习惯,要用心听取孩子的意见,一旦在学业上出现问题,及时跟学校交涉。如今的教育事件愈来愈增多,家长需要多多关注,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一定不要歧视他,因为孩子这方面能力不强,但肯定会在别的方面有优势。

  如今,大学扩招,孩子上学不是大问题。我儿子的学校,最低分竟然录取了190分的学生!这就是教育的冷门!家长们放宽心,好好的照顾孩子。建议家长们多学学董进宇教授的“亲子教育”、卢琴教育等等。在孩子们需要关怀的时期,一定要把握住一生中重要的一步!祝福朋友们!

  对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老师,我只能说一句,因为我不从事教育,我的意见只是让你三思。如果你感觉不能接受的话,可以继续执着自己的方式。你可以把学生分成优生和差生,而你的孩子长大后也会经历同样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你才能明白,为什么我要这样不顾一切地呼吁,甚至对于一些言论愤起反击。教育该怎样发展?这是全社会的事情,是家长和老师共同探讨的话题。随着我的孩子进入大学,有关中学教育的探讨,希望到此结束。但愿以后永远都不再多言。

  然而,今天我还是希望跟家长朋友们交交心。遇到家教问题的家长,可以跟我留言,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走好一生的路。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UC号:1251467692  UC群号:10247436(请朋友在加我UC时注明自己的网名,因为网上常遇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故而不能随便通过,谢谢合作!)

 

点击查看我的散文集《放飞思想的高度》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投一票,我参加了草根新锐评选活动

               

           请支持我:爱上秋天的情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