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商”意味着什么?(一)(心灵朝阳)
(2009-10-30 11:32:01)
标签:
全民利时病人人权医德中国文化 |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做“全民皆兵”,这个成语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全民皆兵”到“全民皆商”,中国的发展从“阶级斗争”跃过了一个新的历程。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也从愚陋转变为清醒。“全民皆商”就是全民治富,民富国强,这种想象和期望真的如同绘画师笔下的描蓦一样美好。然而,想象总与现实有一些差距,利和弊总是相向而生。所以中国人通常的思维就只想到利,却把弊忽视掉了。“弊”小于利时常常觉得微不足道,而“弊”大于利时,却引来人们叹惋和忧虑。所以久而久之,“全民皆商”的弊端也逐渐令人感觉目瞪口呆,扼腕长叹了。
诚然,中国要想从“农业大国”的落后中走出,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确需要重视商业,发展商业,振兴商业,腾飞商业,富国强民。然而,是否,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要向商业迈进,是否全民都只有经商,才是唯一的出路呢?我想,改革难免步子跨得太大了,也难免人们的思路总是走向极端,也难免国家政策要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清醒一下头脑,改变一下思路,重新定位自我,审视自我,重新谋求发展,重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进取和发愤图强之中。我想,这种出发点必是可取的,所以其中的利是需要肯定的。然而,许多年之后所积聚的弊端却在发展进程中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令人不得不反思这进取中的的恶果。
如果让文化成为商业,那么作家和文化传播者只有靠买卖文字挣钱。试想,社会发展的任何历史时期,文化都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是在人们艰苦劳动中产生的,是与一个历史时代同甘苦共患难的历史见证。然而,让作家和文化传播者把文字变成了机器加工的产品,把一间书屋变成厂房、车间,从而绞尽脑汁地缔造文字——这样的文字,如何不会苍白无力?
如果让官员们也跟经商沾上边,那么官们经营什么?他们手里没有产品,只有全国人民。要知道,人权还是不能换钱的。他们除了经营手中的权力,还能经营什么?当一切都变成了产品经营,那么这个社会的一切秩序,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就需要亟待改良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