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邮干部实物信贷珠算银行 |
分类: 高邮 |
收方工作结束后,过了一段时间,银行开始招人了。
这是解放后第一次真正的全县大考,能者翘首,机会难逢。
那时的县城,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的人就不多,高中生,就算高知了,父亲志在必得。
我小姑是小学毕业学历,也想参加选拔。跑来问哥哥。
“哥,我也想考。”
“通知上说了,要考珠算的,你又不会。”
“那你赶紧教我。”
“还有几天就要考了,你能学会吗?”
“能,试试吧!”
珠算口诀一时不能熟练运用,于是哥哥就急教他:记住上排的大珠代表5,遇到大于5的数,尽管“落”一个大珠下来......
考试开始了。
哥哥那儿没有悬念,数学满分。
妹妹这头,当考到珠算这一门时,好戏来了。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别看妹妹不会珠算,生在小商人之家的千金,“没打过算盘,但天天听‘珠’响”啊,父兄们有节奏的算盘声就是她童年的催眠曲。考场上,她把算盘往面前一放,噼噼啪啪,那架势很专业,很能唬人,加上机灵妹心算很快,遇到进位,算好后,迅速在算盘上“摆”上答案,看似行云流水,不露破绽。
最后,手忙脚乱的珠算也及格了。
但是,张榜的那天出了怪事:妹妹,被录取了;哥哥,名落孙山!
这怎么可能?问题出在哪?
父亲晚年跟我们回忆说:
“你小姑姑被录取了,而我却被检查出肺部有水泡未被录取,我的数学考了满分100。百货公司每年国庆卖降价东西需要人,于是也在银行的落榜生中找到了我。罗同学也被税务部门录取了。”
“水利局开始招人了。国家治理淮河,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收方员要全部招回,老兵归队。那段时间我在百货公司当收款员,量布,由于我的工作能力强,会算盘,又学过徒,领导舍不得放我走。我呢,当时身体差,常出虚汗,公司伙食又好,所以我也不想去归队,于是公司将我调到送桥乡下的下伸点躲一下,我是走到乡下的。后来又到三垛待了一两年后才回来坐办公室,做市场调研。”
“1956年,三大改造,对资改造开始了,我被抽调到县政府工商科,搞资料,粮食统购统销。”
经过多年打磨历练,父亲最后成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工商干部。
小姑呢,考上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要下乡的,做农村信贷工作。
小姑回忆说,当初她是一路哭着坐船下去的,在三垛那边。当年她18岁,在家时也是家里的小姐,不会做家务,在乡下一想家就哭。
当时农村的信贷工作,直接采用实物信贷,春天发种子,秋天交粮,倒也干脆实用。
小姑回忆说,后来还调到马棚一段时间,住在一个老农家,老两口对她很好。回到城里后,那家的子女一直惦记着,直到这两年,有时在超市看到她,还拉着谈往事。
几年后小姑调回城里,也成了一名光荣的国家干部。
就这样,中市口“王驼子”家一下子出了两干部。教子有方,光宗耀祖,祖父在街坊邻居面前,脸上有光了,幸福感“十倍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