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施工中如何加强外籍员工的HSE管理

标签:
境外施工外籍员工hse管理文化 |
分类: 报刊发表文章 |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1103)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ISSN:1004-1346/CN:61-1222/TE]
2013年03期
-
摘要: -
VSP地震采集境外施工一般需要招聘部分外籍员工,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文化环境上的差异等原因,外籍员工常常不能准确理解和贯彻HSE管理制度,致使野外施工的隐患有所增加。分析了在野外施工中聘用外籍员工后HSE管理中增加的风险,并根据多年来在缅甸山区施工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 关键词: 境外施工 外籍员工 HSE管理
-
-
Abstract: -
The oversea construction of VSP earthquake acquisition usually needs recruiting some of foreign staffs. But because of some causes like the language obstacle and cultural gap, foreign staffs always hav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HSE management system accurately, and thus make the hidden danger of outside construction incre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creased risk of field construction after foreign staffs are employed. Meanwhil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ccumul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rma mountain area for many years. -
Keywords:
-
oversea construction; foreign staffs; HSE management -
VSP施工中的野外地面地震作业,需要招聘部分当地的外籍员工。由于野外炮点常选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附近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外籍员工,好在可以依托井场解决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井场用工中一般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外籍员工,他们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及相关的石油工业知识,全面接受过井场HSE管理培训。因此,以向井场借用的方式招聘外籍员工便成为首选。只是这些外籍员工对VSP工程的技术要求不熟悉,缺乏野外施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在正式施工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野外HSE知识及应急预案的培训,并在生产中通过相应HSE管理制度约束其行为,使其符合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避免由于其不安全行为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1
通过近5年来在缅甸邦尼亚山区的勘探施工管理实践,我们梳理总结出在对外籍员工的HSE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如下:
1.1 做好外籍员工及兼职翻译的选聘安排工作
由于我们的选聘对象来自井场方推荐的外籍员工,其身体素质、文化程度等均能得到基本保证,只是由于野外炮点远离井场,鉴于与外籍员工语言沟通的需要,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翻译人员。
在井场工作的外籍员工中,通常有一些当地的懂汉语的华工或华人子弟。在雇佣外籍员工时,一般在其中挑选懂汉语的有责任心的外籍员工担当兼职翻译。一个合格的兼职翻译,既是一个生产指令的准确理解传达者,同时又是一个生产指令的领头执行者,能够协助和协调生产方安全高效地组织完成生产任务,减轻现场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一次VSP野外地震作业,需要在不同方位距离的数个炮点上同时施工,因此,必须在每个炮点上配备一名兼职翻译。
主要风险:在工作中发现,如果所选择的翻译无责任心、理解能力不足、沟通能力差,致使相关的技术要求、生产指令不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传达和执行,便会给整个施工过程埋下极大的管理隐患。
应对措施:
(1)通过井场推荐和面试接触相结合的方式,挑选出理解能力强、善于沟通、有工作责任心的兼职翻译数名。
(2)兼职翻译能力不等。将能力强的翻译派往离井场距离较远,环境较艰苦的炮点,担当重任;能力稍欠的安排在离井场较近的炮点,以便于及时支援帮助。
1.2 做好外籍员工的工前HSE培训
虽然外籍员工来自井场,接受过井场HSE安全管理教育,但他们对野外施工中的HSE管理特点及VSP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技能等不是很熟悉,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知识技能培训,强化HSE管理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野外施工中的HSE管理特点,VSP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技能,施工环境危害、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风险告知,以及危害发生时应急预案的启动等。
主要风险:在工作中发现,如果轻率地认为这些外籍人员只是临时雇佣,认为他们已经接受过井场的HSE教育,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精力认真指导教育,致使工前的HSE培训流于形式,这将给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带来隐患。
应对措施:
(1)在兼职翻译的配合下,对新上岗的外籍员工(包括兼职翻译),认真进行开工前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外籍员工进行认真的考核,确认其所学内容已熟练掌握和理解。
(2)考核合格后,管理者要及时与外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HSE协议书,填写培训登记表,并要求外籍员工在培训登记表上签字确认。同时,管理者还要及时让外籍员工读出自己的名字,并在登记表的签字栏右侧额外增加的“汉语注音”一栏下,标注出外籍员工缅语姓名的汉语发音,这样有助于熟记外籍员工的名字,便于生产中直接沟通管理。
1.3 做好后勤保障,保证外籍员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生产
野外地震激发炮点施工现场设置在远离井场的野外,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昼夜连续的工作,同时还要面对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所以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身心状态要求更高。
由于激发炮点远离井场,后勤保障难度加大。管理者除了要合理安排好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妥善安排好换班人员的生活和休息,配备完善的劳保防护用品、必要的个人医疗急救用品之外,还要计划安排好井场到炮点间的三餐配送车辆和人员,保证施工人员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主要风险:在工作中发现,由于外籍员工的家属大都跟随来到井场,在井场附近搭屋住下,因此,部分外籍员工在倒班休息回到自己的棚屋里时常与人打牌玩耍等,不好好休息,致使上班时精神萎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应对措施:
正式施工期间,管理者除合理安排好外籍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之外,还必须为外籍员工安排指定宿舍,关心督促他们好好休息,从而保证精力充沛的投入下一班的生产。
1.4 施工中加强对外籍员工的监管
由于外籍员工只参加了工前短期培训,他们的技术熟练程度及安全防范意识等与正式员工相比客观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管理者在施工管理中要多加关注外籍员工的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严把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关,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做好HSE管理工作。
主要风险:在工作中发现,由于缅甸山区气候炎热,部分外籍员工在野外施工中,安全意识淡薄,常喜欢脱鞋脱帽干活,将安全帽、劳保鞋视为累赘。如果未对外籍员工反复强调施工现场有关安全问题,未能及时督促要求外籍员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将给现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另外,工前培训毕竟是短期和应急的,对于兼职翻译来说,他们是管理和生产的生手,难免会有未完全熟练掌握的地方,如果过分依赖翻译,把翻译当成“二传手”,放松监管,也将给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带来隐患。
应对措施:
(1)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关掉手机,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穿好劳保鞋后方能进入施工警戒区。
(2)对外籍员工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者应及时提醒改正,不可姑息。 对多次违章或违章情节较为严重的,或存在重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不落实防范措施的外籍员工,进行批评、警告、勒令停止作业、直至清退。
(3)管理者在生产中要时刻意识到,翻译只能作为参谋者,沟通者,参与完成生产任务和协助监督安全生产,他们不是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外籍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问题上,管理者必须亲历亲为,兢兢业业,不得将自己的份内事不分轻重统统交给翻译管理执行[2]。
1.5 深入细致做好“零偏点”的HSE管理工作
根据VSP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VSP施工至少需要有一个离井场很近的炮点,称之为“零偏点”。“零偏点”附近,通常会聚集一些临时搭建的住户。这些住户都是当初井场安顿下来后,陆续从周围乡镇搬迁过来依托井场讨生活的当地农民,其中不少是聘用的外籍员工家属。
在进行“零偏点”的踏勘选址时,可能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会尽量让“零偏点”远离井场边的住户。当实在躲不开这些住户时,便需在施工前对“零偏点”安全警戒区域内的草屋竹棚等进行清空、搬迁,留足安全距离。
在对住户进行搬迁清理动员时,要通过翻译做好住户的思想工作。施工期间,住户人员以及牲畜都要撤往他处暂居,待施工结束后方可返回原处。
原则上,这样的搬迁不需要给与赔偿,更不应与搬迁户签订任何协议。这样做一是为生产安全起见井场附近本来就不允许有闲杂人靠近,住户有义务配合;二是在法律意义上搬迁方与被搬迁方双方不是普通的自然(法)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关系其实是隐含地代表了各自的背景国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签订上述协议。
一般做法是,通过翻译与住户以实物的方式沟通感情,象征性的给与一定货币上的补偿,达到互相体谅、互相照顾,增进友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3,4]。处理好这类事务,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稳定外籍员工的思想情绪,使他们更加精神饱满的投入生产。
主要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做好警戒区的住户搬迁工作,致使外籍员工及当地村民的利益受损,轻则影响外籍员工的思想情绪,使之不能够安心生产,从而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重则影响中国的形象。
迁出的住户在施工期间会不时来到警戒区附近,提出返回家中取物的要求,甚至在放炮间隙,自行越过警戒线,这给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应对措施:
(1)多关心了解外籍员工(搬迁户)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如在象征性给与一定的货币补偿的基础上,多多购买他们的小店日用品、农产品,帮助他们修缮房屋等。
(2)严格按照HSE要求落实“零偏点”附近的安全管理规定。施工期间,撤往他处暂居的人员家属,无特殊理由,不得返回警戒区内的屋内取物。当有特殊原因需要短暂返回警戒区内的住处时,需提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在施工放炮间隙,由专人陪同方可进入警戒区内,以保证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方法加强外籍员工的HSE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极大强化了外籍员工的HSE意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又有效地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使整个施工区域的HSE管理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通过将理解能力强、有工作责任心的兼职翻译,合理分配到远近各炮点上,沟通了管理者及时传达生产指令和管理要求的渠道,也架设了外籍员工及时反馈生产安全状况,反映感情诉求的桥梁,使外籍员工有机的融入到现场施工中。
(2)对新上岗的外籍员工进行开工前的培训考核,确认其所学内容已熟练掌握和了解,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通过与外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HSE协议书,可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外籍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在培训登记表上留下外籍员工姓名的“汉语注音”,可以很快记住外籍员工的姓名,这样,在生产交流中彼此更容易沟通理解。
(3)一般来说,外籍员工工作以外的时间安排,无权过问。但工作以外的时间安排,也会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安全,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在正式施工阶段,需要三班倒,加夜班,此时,通过与外籍员工同吃同住的方法,不让他们下班后完全游离于视线之外,关心督促他们好好休息,保证了外籍员工有充足的精力投入下一班的生产,也使我们的HSE管理更具人情味。
(4)井场的管理制度相当严格,外籍员工在井场工作时,一点也不得马虎。当出了井场,来到他们熟悉的野外环境,就慢慢放松了下来。在这种松懈的状态下,生产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因此,只有狠抓管理不松懈,严格督促要求外籍员工遵守生产安全管理规定,才能保证VSP境外施工的安全高效运作。
(5)在完成“零偏点”上复杂的施工任务时,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外籍员工(搬迁户)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严格按照HSE要求落实“零偏点”附近的安全管理规定,通过制度化、人性化的HSE综合管理,既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境外施工任务,同时又与缅甸山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参考文献
[1] 韩绍国.石油物探海外业务跨文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政工研究,2010(4):35-37.
[2] 徐峰,刘学武,贺辉宗,蔡宝华.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2):12-14.
[3] 曾木生,张翠霞.海外业务发展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东方物探跨文化管理的几点做法和思考[J]. 石油政工研究, 2012(1) :54-55.
[4] 陈蛟.用以人为本思想管理外籍员工[J].中国石油企业,2010(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