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底举行的第四届法国国际毽球公开赛上,由8名中学生组成的两支中国国家队力克各国成年对手,包揽冠亚军。
陆学仁简介
表哥今年62,大我8岁,出道前是一名老三届插队知青。
文革后期,扬州师范学院(现为扬州大学)来高邮招收有特长的文体艺术类学生。表哥为陪伴本公社的一名要好的上海知青前去参加绘画艺术选拔考试来到城里的考场。
上海知青进绘画考场了,表哥见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体育特长生的考试,便在一旁看热闹。
原来体育系的名单是县里推荐的,招生老师们只是要看看考生的实际体育水平怎么样,起码也要说的过去,稍微把一把关,不能水平太差。
但这名被推荐的考生水平太差了,老师也有起码的责任心,觉得为难。这边正在犹豫,那边表哥在一旁问招考老师让我试试行吗?老师看他瘦瘦的身材,黑黑的脸庞,点点头让他上场试试。结果他的表现令招考老师非常满意,竟然决定录取了表哥,这令他欣喜若狂,之前他根本就是体育的门外汉,只是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青春活力的喜欢蹦蹦跳跳罢了,谁知这下一跳阴差阳错的跳出了农门,进了体育门。
三年的体育系的系统学习结束,他回到高邮。先是在乡下当中学体育教师,后来因为训练学生时肯吃苦,肯动脑,于是被调到县体委工作。不知为什么,他选择自己事业的突破口竟然是毽球。我们这些小弟弟当时听了绝对是不理解,感觉应当轰轰烈烈地选择篮球足球排球这些风光的大球才对,至少也得选个乒乓球啊,怎么选了一个不起眼的毽球?
多年后,渐渐地,我们听到了他的毽球队在全国获奖的消息;再后来,他提前内退去了深圳,因为深圳的毽球活动开展的很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他已经是中国毽球协会教练委员会的主任。
结果正如想象的,他在深圳期间,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不断传出令人鼓舞的消息。最近,更好的消息传来了:
2012年5月底举行的第四届法国国际毽球公开赛上
由8名中学生组成的两支中国国家队力克各国成年对手,包揽冠亚军
2012-06-19
在日前结束的法国毽球公开赛上,由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学生为主力组成的国家队,击败另7支欧洲参赛队的成年运动员,一举夺得团体冠亚军,威震世界。据悉,这也是我国首次派出由中学生组成的业余队出战国际毽球公开赛。
对阵7国强队
第四届法国国际毽球公开赛于5月底在法国举行,我国代表队8名队员分别来自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和西乡中学,参赛的队员4男4女分别组成国家一队、二队,皆为16~18岁的高中生。
据深圳市中学生毽球队教练陆学仁介绍,此次公开赛的对手都非常强悍,而且都是成年人,共有德国、匈牙利、法国、荷兰、保加利亚、希腊、芬兰和中国8个国家参赛,其中匈牙利是欧洲十连冠。此外,此次比赛的赛制也与以往不同,比赛为5局3胜,比赛只设一项团体冠军。这意味着这些90后的孩子们要从早到晚连打15场,且中途没有休息,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体力的挑战,还面临极大的压力。
对手大呼意外
“这次比赛打得很艰难,但我们的队员还是赢下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比赛,陆学仁对这支中学生队伍的拼劲赞赏有加。他透露,赛前,国家队领队曾与他沟通,只要拿冠军即可,亚军和季军让给其它国家,以此来鼓励其他国家与中国一起开展这项运动。但比赛时对方见打不过中国的孩子,尤其还是面对一群小丫头时,对方队员开始变得不友好,气急败坏之下开始辱骂中国队员。国家队领导当场决定,一个球都不让。
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场比赛还是对阵劲旅匈牙利队。“这支队伍的教练很狡猾,他们改变了战术,将最强的选手放到最后,而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的打法,将最强的选手放到最前。”最终对方成年球员输在这群小丫头手中。而中国队也顺利会师,男子队获得团体冠军,女子队获团体亚军。赛后,法国一名工作人员佩服地说:“欧洲毽球项目推行了10多年,居然还打不过中国的孩子!中国的毽球推广到这个程度很不简单!”
赛后收获良多
早在此前,这支中学生毽球队就小有名气,在2010年全国中学生毽球锦标赛上,毽球队夺得男子团体、女子双打等五项第一,这次出征法国载誉归来,更是让他们收获良多。在比赛结束后,法国运动员教会了中国孩子唱法国歌,而中国孩子也教会了法国运动员一首中国歌曲。队员彭佳慧更是充当全队的翻译,成为教练和队员们的生活帮手。
陆学仁说:“毽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业余学生队出战国际毽球公开赛。“孩子们搞体育不是目的,增进友谊才是运动的最终目标。”
时光向前拨过一年:
深圳小毽球踢向大世界
2011-8-4作者:黄心豪
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的第11届全国中学生毽球比赛上,代表广东队出战的深圳毽球队表现出色,包揽男子、女子团体及个人4个项目的冠军,男子双人项目的银、铜牌,女子双人项目亚军的佳绩,在赛场上掀起一股南粤毽球“旋风”。更令人振奋的是,深圳毽球将借世界大运会举办契机,进一步推向全世界。
开放政策吸引毽球人才
深圳毽球为何能“绽放”中运赛场?这还得从中国毽球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深圳市西乡中学62岁的高级教练陆学仁说起。陆学仁原是江苏省扬州高邮市体委主任,从1984年开始一直对推广毽球运动情有独钟,为了让毽球运动更好地普及开展,他毅然“弃政从业”南下深圳发展。
“来深圳,主要是由于这座城市是创业的好地方,政府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发展毽球,政策开放,管理得当,毽球在这里普及发展有好的土壤。”陆学仁说。
由于在深圳市中心区受到生源的限制,2007年,陆学仁又到了宝安区西乡中学,进一步做强做大毽球事业。
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陆学仁和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毽球教练蔡金玉等老师们不遗余力投身毽球事业,近年来,深圳先后有近百所学校开展过毽球活动,目前在训毽球运动员有360多人,成为全国中小学毽坛上的一支劲旅。深圳曾先后获得全国冠军54个、亚军58个、季军57个,培养的运动员代表中国队获得2007年世锦赛女子团体冠军,还连续12年举行市中小学生毽球比赛,先后培训过国内外毽球教练员1200多人,举办14次全市中小学毽球冬令营、夏令营,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培养毽球大学生34人。宝安区西乡中学、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都是毽球项目强校,此外,在深圳多个公园、社区也活跃着数千名毽球爱好者。
为进一步推进毽球在深圳的发展,经过民政部门的批准,上个月,深圳市毽球协会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为推广毽球活动,中国毽球协会同意在深圳成立中国青少年毽球训练推广中心,地点设在西乡中学。“中心设立后,上个月我们就收到国内5个省份的邀请,让我们派教练到各省份开设毽球培训班,推广毽球。”陆学仁说。
学生练毽球文化是前提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们练毽球,主要是由于这里有浓厚的毽球文化氛围,说白了,就是练毽球的孩子,文化成绩照样顶呱呱。学校领导、教练们达成共识,学生要练好毽球,文化成绩是前提。陆学仁说,在西乡中学,学生们都是寄读,每天5时30分起床,早读早锻炼,平时文化课不耽误,晚自修到晚上22时40分,不上课时就练习毽球,学校为孩子们练习毽球、文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提高文化成绩和练球齐头并进,家长都非常放心。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毽球队每天都要训练两次,早上起床后一次,下午放学后一次,而且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这些队员和正常学生一样,每天也要上正常的文化课,训练学习两不误。蔡金玉老师说,体育是青春饭,如果不学好文化课,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不利,因此,学校不会只顾着一时的竞技成绩,而放弃对他们的文化教育。
体教结合让毽球队员们成为众高校抢手的“香饽饽”。陆学仁说,近几年这些毽球特长生都被广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录取,升学率相当高。更有甚者,有些大学更是主动要人,学生还在读高二时,就先让他们上大学预科,先读一年后再正式读大学。
借助大运契机推广
小毽球,大世界。毽球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但同时也是世界的。毽球运动要发展,应该把眼光放到世界。因此,对于陆学仁等深圳毽球开拓者来说,今年8月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为毽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和平台。
陆学仁说,他们精心准备了4年,与大运会组委会协调后,将在暑假大运会期间,由毽球老师带队,深圳各学校培养的大学毽球队员组成队伍,到大运村普及推广毽球。“大运村分亚洲村、非洲村、美洲村、欧洲村等,我们每个村都会去,赠送1万个毽球,还有毽球鞋、光盘和书籍,在大运会运动员空余时间教他们踢毽球。”陆学仁说,这项工作尽管很辛苦,但他们觉得很值得。
陆学仁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和中国毽球协会计划在明年或后年,派他前往美国等美洲地区的国家开展毽球运动。“我已经退休了,在深圳已有很多老师能培养更多的毽球人才,我愿意去美洲推广毽球,让中国毽球进一步走向世界。”
他的计划和志向:
退休中国教师陆学仁立志在美国推广毽球
【发布时间:2012-07-23】 【来源:
总局政府网站】
他,已过花甲之年不言退,言传身教只为毽球发展。他就是中国毽球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毽球协会秘书长陆学仁。
今年已63岁的陆学仁,尽管退休,但他可忙得不亦乐乎。5月底,他还带队,在第四届法国国际毽球公开赛上,以深圳第二实验学校队员为主力的中国毽球一、二队一举击败欧洲成年毽球运动员,夺得团体冠亚军,“威震”海外。
以毽球为毕生事业的陆学仁,仍不遗余力地推广毽球。在去年的深圳大运会上,组织毽球教师以及深圳各学校培养的大学毽球队员组成队伍,到大运村普及推广毽球。他们赠送给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万个毽球以及毽球鞋、光盘和书籍,在大运会运动员空余时间教他们踢毽球。
陆学仁还向记者透露,他儿子和儿媳妇在美国工作,儿子是工程师,儿媳则是美国大学教师。今年年底,他将去美国带孙子。尽管如此,他还想着在美国推广毽球运动。“我已经退休了,在深圳已有很多老师能培养更多的毽球人才,我愿意去美洲推广毽球,让中国毽球进一步走向世界。”
陆学仁的想法得到了总局社体中心和中国毽球协会的大力支持。陆学仁也有初步规划:第一年利用其在美国休斯敦华人组织的关系,先在华人与华侨地区沟通开展毽球活动,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同时在美国高校中大力推广,建立机制;第二年在美国举办毽球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教练员,筹备成立美国毽球协会;第三年,举办美国毽球比赛;第四年,举办美洲各国家和地区的毽球培训班;第五年,举办美洲毽球比赛;第六年,在美洲举办毽球世锦赛。“到那时,通过6年努力,我已经70岁了,我对毽球事业也有了新的满足感,也将彻底退休。”
祝福陆学仁!祝福中国毽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