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海神针”
标签:
海上平台勘探石油北部湾定海神针旅游 |
分类: 野外勘探(海洋篇) |

(2)“定海神针” (2006年2月7日)
透过窗户往外看,一片雾茫茫。到甲板上转了一圈,平台四面雾锁,顿时使人产生一种孤独的,相依为命的感觉(后来的几天都是这样,一到夜里,随着海上气温的急剧下降,空气中饱满的水气便开始形成雾霾,只要没有大风,直到次日上午9:00以后气温上来了,大雾才会渐渐散去)。
想想那些独自在海上航行漂泊的人,如果没有一个什么坚强的信念支撑着,都怎么活啊?
人类,说到底是陆地生物,每个海上孤魂,迟早还要回到挂念中的家园。那些葬身海底的都是可怜的断线风筝。
海上是潮湿的。我们的设备通过集装箱一路运来,放在平台上,肯定有潮气了。如果开箱后立刻加电开机,会烧坏电路板,这个我们有经验。所以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设备开箱后,放在一边慢慢用抽湿机抽湿。
9:00多,浓雾慢慢散去,太阳出来了。一切安排停当,大家全都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穿好工作鞋衣,戴上头盔,好奇的跑到甲板上东拍西照,惹得平台上的工作人员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
我最先下到了钻台的最下层台面,一根从高高的井台上伸下来,深深地插入到海洋中的粗大的钢管,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往下看去,海水围绕着的巨大钢管,宛如传说中的“定海神针”。
在地球上众多的物种中,天之骄子的人类盯上了被海洋覆盖着的宝库,他们要向海洋索取。
我俯身呆呆地伏在栏杆上。蓝蓝的海水拍打着“神针”,折射出的晶莹璀璨的光芒不断地撩拨着我的眼球。
这是谁干的?
是一群无法撬动保险柜,干脆明火执仗换上枪钻的执著的家伙们!他们到底最后要将地球折腾成什么样子呢?他们真有什么能耐吗?----我在从鱼类的角度思考人类了。
在四周钢铁的丛林中,我这条挂在栏杆上的“鱼干”多么渺小。
注:
海上勘探石油成本远高于陆上。首先是运输成本(这里包括所有勘探设备、人员,以及勘探成功后的原油运输等),其次是开采管理成本(包括环境污染、环境安全等。油气一旦泄漏,其危害远大于陆上;一旦出现火灾,救援难以实施,因而管理更加严格)。
这是左舷风景:
这是右舷风景:
肯定是“烟囱”了:
平台固定吊车。我们上平台就是这个家伙将我们吊上来的:
工人们正在吊车旁工作:
钻台边的电缆线:

平台的支撑钢架。钢柱上的齿状物是用来根据需要调节平台高度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