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同学少年
(17)小城蒙育瓦漫步(二) (2010年12月28日)
再次来到蒙育瓦时,是在第三次来缅施工结束后。
我们来到蒙育瓦休整待命,顺便到城里的小商品市场补充买些材料。事情办完后,下午我和同事好好地将蒙育瓦转了一遍。
这是一个新建的漂亮的医院大楼,上次来时还没有:

街对面有一个私人小诊所:

这是一个幼儿园。过去看看:

幼儿园正在举行室外活动:

幼儿园的活动好像没什么看头,服装也不特别,长相也不特殊,外观上跟中国孩子没什么两样。
但是,我耐心地看了一会儿,还是看出了异常。

幼儿们正在操场上“比赛”。比赛什么呢?
一组组的,每组比赛内容都不一样。有的组光比赛“跑”,有的组比赛时事先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放在半道上,然后到起跑线上起跑,半道上穿好鞋子继续跑。下图是一组事先将茶杯放在半道上,然后跑过来蹲下身来拿起茶杯继续跑。
现场静悄悄地,没有人喝彩加油,跑快跑慢无关紧要,这若在中国的幼儿园里则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必定是憋足了劲,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关注和鼓励下,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争先恐后地冲向终点。胜利者欢呼雀跃,风光无限,落后者黯然神伤,甚至号啕大哭。

这个组的比赛最为有趣:每个孩子的嘴中衔着一枚短调羹,调羹里放了一只乒乓球。比赛开始了,小运动员一个个都慢条斯理地将手背在背后,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踱步。当走到终点时,老师们及时地将孩子们口中的调羹取下,领走孩子们,也不论什么谁是第一。
嗨,倒像是小绅士们在街上散步呢!

这是蒙育瓦第一中学,操场上在排练什么呢,人不少,进去看看:

排练总指挥在台上:

台下是在排练的中学生:




蒙育瓦的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庙群:


庙宇附近有乞讨的人。

街头的烤肉摊:

路过一个像寺庙一样的门头,门头上有书籍的图案,这里是佛教学校吗?进去看看:

建筑不错,但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遇见一个正在阅读的小和尚:

这个小和尚看见了我们,与我们交流了起来。这孩子英语不错,外向健谈。我们了解到,这里确实是一个佛教学校。
曾经听与我们合作打炮井的华人阿福告诉过我们,说蒙育瓦有4所大学呢。但眼前这个不是大学。那四个大学在哪里呢?不知道。
他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Shin YarZatheidi 和地址: Aung Su Pan Monastory Monywa
Saganing Myanmar.
我们互相交换了电邮等信息,希望将来有一天继续交往。
好好学习吧,或许我们有缘还会相会。
这是他正在学习的课本:

校园内的景色:

这里好象又是一个什么学校:

纺织机械?

像是一个纺织学校,都是女孩子们在上课:

这是一个摇篮:

这个设立在街头的建筑,似乎是一个公共办事的机构:

有点古老的建筑:

他们在清洗螃蟹:

这个门头很艺术,很缅甸:

大树上的标记代表什么意思:

原来是告诉你围墙内有书摊:


书摊边有人在下国际象棋:

走到一个小市场边,看到一种儿童玩具:

为生计忙碌的人们:

路边的孩子:


路边小店:

理发店:

出租电话:

为什么要放一排椅子?不知道:

缅甸的许多店面喜欢用钢精网,常常搞出许多艺术造型来:

我们现在往码头方向去,所以这一带开始有点田园味了:


背后的房子好像是“港务处”的,这是一个大院,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是港务处的子女:

码头边的休息台:

是什么江呢?钦顿江,摆渡上贩来的。

沿江采风。
两人在打棋。相当于我们当年用杆打的那种康乐棋,只是他们改用手指弹:

江中停泊着的轮船,船上插的是缅甸新国旗:

江堤内的建筑:



准备乘过江轮渡的人们:

有一个老人在江边洗衣:

江堤上排队等待打工的人:

江堤内的廉价茶摊:

江堤内的佛塔:

走过来一家人。
仔细一看,是6个人:一个母亲,5个孩子,最小的在肚子里。好象生的都是女儿。他们一家的生活一定很艰辛:

老房子:


这里有福建同乡会!但大门紧闭:

佛塔边的电线杆上乱搭的电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偷电?有这么偷的吗?

这是一张好风景:

再去火车站看看吧:

火车车厢:

站台上:

候车处:


车站外有长途汽车,车旁有小贩叫卖:

一种摩托三轮车:

这里是一处政府机构:

街头广告牌:

藤球,是他们的国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