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猜看,这是什么?
(10)昆虫的“计谋”(二)
(2008年6月6日)
昨天一直干到下午5:00多才结束。前后算起来,整整干了两天一夜。
这两天一夜虽然不像缅工劳动强度大,但是缅工是四人,可以轮换休息的。我这个监督可是每炮都要跟着检查。算起来,那个50米多长的缓坡,坑坑洼洼,滑滑唧唧,我来来回回地走了两天一夜,无人替换。
晚饭后回来睡觉,我睡上铺,手软脚软地爬不上去了。夜里被子掉在地上,实在不想下来拣,但又总不能不盖被子,结果还得下来,然后再痛苦地爬回去。
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直到下午开始整理设备时,还是手脚软软的。
路过井场的仓库,遇到了保管员字先生跟我打招呼。这个“字”先生是个华人。我印象百家姓里好象没有这个姓,但他告诉我,他就姓“字”。但这个“字”先生文化不怎么样,字也写得不够好。
字先生住的竹棚里养了一只鹦鹉。奇怪,他的鹦鹉没有笼,也没有用什么线栓着,鹦鹉也不逃走。它总是在竹棚里的一根竹竿上走来走去。几天来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今天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鹦鹉不逃走?
字先生告诉我,这只鹦鹉是有一天下雨时逮着的,当时它还很小,逮着后就将它的翅膀剪短了,所以它就不能跟其它鹦鹉一道飞走。
它就这样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了。为了食物,为了活下去,它只能寄人篱下了。
原来是这样,我为这只鹦鹉悲哀。人为了自己的玩乐,就随意剥夺了别人的自由。这点我不喜欢字先生。
我起身告辞,要去将设备装箱了。
井场的空地上,前方不远处有一只墨绿色的大蛾子,我下意识地让开了脚。
但是,我正要继续往前走时,突然发现这个蛾子的两个翅背上,出现了两个鲜红的大红点,像睁开的两个大眼睛。片刻,这对红色的“大眼睛”像变魔术似的又消失了。
我赶紧蹲下身来,再次对它进行“吓唬”,果然,那对鲜红的“大眼睛”再次出现。
这应该是它的“计谋”。记得有一本书上说过,这种行为是在吓唬来犯者。
我非常高兴,掏出相机赶紧给它拍了一张像。然后,再试图让它弄出那个红红的“眼睛”来让我拍。
但是,这次蛾子识破了我的“计谋”,估计它已经预感到周围的情形太危险了,已经不是它能吓唬得了的,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一飞了之。

设备装箱了,我在整理物品。
突然,一只什么东西飘落在我的箱盖上。绿色的,像一片树叶---又是像树叶。

我伸出手指触摸了它一下,它突然“站”了起来---原来刚才它是“趴”着的,并且在趴着时,还将它的六只小脚藏到了身下,把自己真正的装扮成了一片树叶。

啊,又开眼界啦!这里的昆虫们在各自向我显神通呢。
注:
由于缅甸尚未大开发,生态较原始,所以山区森林里的生物多样性未遭到破坏。这种环境资源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