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深山炮响(2008年6月4日)
------“A点,A点,听到请回话。”
井场上的主机向山洼中炮点上的电台发出询问。
------“主机,主机,我是A点,我是A点,一切准备完毕。”
上午开始施工放炮了。
这次测井和往常不一样,有两个放炮点,“O”点在井场附近,“A”点在山洼里。这样我们的人手就紧张了。我去了山洼里的那个点上担任质量监督,爆炸工作由兄弟单位的李队长担任,外加四个帮着接线下药的缅工。
出发之前,我要求李得龙给我配一个华人,这样沟通起来方便。
李得龙说,行啊,把李老三给你们。
李老三来了。我一看,年纪不大,于是我改口叫他“小李子”。
有个翻译就热闹多了,工作起来轻松些。
被挑中的缅工,现场数数,来了六七个。
我悄悄问小李子,我们谈好只要四个,来这么多,工钱怎么给?
小李子说,没关系,其他几个不要工钱。他们没见过勘探放炮,都是来玩的,你也教他们一起干活吧,他们天黑就回去了。
我想了一下,认真地说,“好吧,你告诉他们,既然进了我们的警戒线里,就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于是我将接线、下药、灌水等技术要领教给了他们。
炮点在简易公路附近,经常有修路的山民乘卡车来往。
“咚”!炮响了,一根泥水的“柱子”冲向天空。
一辆卡车正好开了过来,上面坐着许多修路的妇女。一看放炮,没见过,活也不干了,全都跳下车,一溜排地坐在公路边看起了热闹。
每响一炮,妇女们便一起惊讶地欢呼一声,惹得我身边的小伙子们骚动起来。双方用缅语开始鼓噪。我听得着急,问小李子他们在互相喊什么。
小李子说,他们在开玩笑,调情。
有个机灵的缅工让小李子叫我对着这些妇女大声喊“拉兰”,于是我便扯开嗓子喊:“拉----兰”!
公路上传来妇女们一阵开心大笑。
“拉兰”是缅语“漂亮”的意思,缅工们让我夸妇女们漂亮,从我这个外国人口中喊出,语调肯定不对劲了,所以惹得她们特别开心。小伙子们更是开心不已。
------“主机,主机,A点准备完毕,可以放炮!”
爆炸机刚刚充电结束,炮点附近的树丛中突然冒冒失失地钻出一个山民,大家一起叫了起来。这人抬头一看,这么多人对着他大吼,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他立刻扭头钻回树丛,逃得无影无踪,把大家全笑坏了。
------“A点,A点,主机现在做参数分析,半小时后再联系”。
关掉电台,休息半小时。小李子告诉了缅工,缅工又告诉了公路上的妇女。妇女们知道休息了,全都假借着跟我们讨水喝,想挨近我们的竹棚看个究竟。
小李子问我让不让她们进入警戒区?怎么办呢,人家这么好奇,就进来坐坐吧。
那个被我们吓跑的山民绕到公路上,也挨过来看稀奇。
下午天变了。很快,大雨倾盆,炸雷一个接一个。我们赶紧将掀在棚顶上的大雨布披到地面,形成一个遮风挡雨的窝棚。
事先约定,一旦出现炸雷,主机和炮点双方都要主动关掉所有电器设备,以免发生烧坏设备甚至伤害人身等事故。昨天下午大约在同样的时间,一场炸雷,就将钻井台上一个正在工作的电器元件烧坏了。
半个多小时后,雷停了,雨也小了,缅工们钻出雨棚,捧起棚顶上的积水就喝,也不怕喝坏了肚子。
刚刚放了几炮,山洼里大雾来临了,于是又赶紧通知主机:“这里能见度只有两三米,之外什么也见不到,我们要关机休息了,等雾散了再通话”。
就在这样放放停停之中,天渐渐黑了。
晚饭送来了,没有汤水,我吃得很少。
多余的缅人回去了,剩下的缅人在警戒线外烧起篝火驱蚊。他们躺在几块大石头上,唱起了缅语歌曲。
这些缅工都是现场临时培训的,他们的工作质量必须得到保证。所以我需要不断地跟着他们检查质量,来来回回的在坑坑洼洼的湿滑山坡上走动,一天下来,非常疲劳。
我躺在竹棚里,深山里一片漆黑,夜空中飘荡着小伙子们快活好听的缅歌。
萤灯闪闪,秋虫唧唧…
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我们的炮点。长长的是一根水管,有的炮井需要灌水。远处是我们的工棚。

小李子在运爆炸物品

放炮了!

一辆卡车正好开了过来,上面坐着许多修路的妇女。一看放炮,没见过,活也不干了,全都跳下车,一溜排地坐在公路边看起了热闹。

每响一炮,妇女们便一起惊讶地欢呼一声

三倍变焦,只能拉到这么近了。

主机传来指令,休息半小时。

妇女们知道休息了,全都假借着跟我们讨水喝,想挨近我们的竹棚看个究竟。

一跳一跳地飘下来一个。

又飘下来一个。胳膊里还夹着一根柴禾,不知道为什么,山里的柴禾多得是呀。

走近一个。等等,要想喝水,先让我照张相。

又过来一个,手里还拿着喝水的工具。

非常愿意让我照相。

这是另外两位妇女,在我们的工棚边讨水休息。

大家渐渐都熟了。我让小李子告诉她们,让我给她们来一个合影。

刀客,大侠!像不像? 这是那个被我们吓跑的山民绕到公路上,也挨过来看稀奇。
看,他身上的装束是山民外出的典型配置:一顶草帽,一条纱笼,一个布包,一把带鞘的砍刀。因为山里到处都有毛竹,砍刀随时可用来砍竹搭棚,还可以防身。

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群牛。深山里居然还有这么多牛,还是放养的,主人也不知在哪里。应该不是野牛。

赶走它们,不要过来凑热闹,这里可不是好玩的。

太阳出来了。

这是李队长带领的“缅兵”,正中是李队。

晚上,缅工烧起了篝火驱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