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会吐丝的“蚂蚁”
(2007年1月24日)
上午,打井。
下午,继续打井。
阳光很毒,但工人们必须在阳光下工作,非常辛苦。我们在一旁监井做记录,站累了走累了,还可以去不远处的树阴边的白水泥包上坐下来,歇一歇,躲一躲。
我又坐到水泥包上去了。
发现手背上有一只大蚂蚁,我随口一吹,想吹落它。
但好像哪儿不对头,它并没有按照抛物线的方向被我吹落下地去,而是有丝在我手中的班报本上粘着。
我提起班报本,将它一并提起。我移动班报本,将它轻轻荡到一旁的矿泉水瓶上。
再观察它。
它往下爬了一段距离后,竟能跳到我放在一旁的遮阳帽上,同时还拉出了丝。然后再沿着自己吐出的丝线爬回了瓶身…
它不停的在忙,行为就像一个蜘蛛。
我一再实验确认,没错,它会吐丝!
它分明是一个蚂蚁呀!难道非洲蚂蚁进化了吗?一专多能了?
我大惑不解。非洲的雨林里太有奥妙了,连一只蚂蚁身上都有故事。
赶紧用相机拍下它。或许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
怪不得我们经常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会突然有一个蚂蚁就爬在脖子上了,一直以为是树上的蚂蚁掉下来了。但往往有时周围的树还隔有一段距离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现在我好像明白了,可能就是这种会吐丝的蚂蚁,随风飘挂过来的。
后来回到国内,我兴奋地将那个“会吐丝的蚂蚁”的照片给正在上高中的儿子看,想告诉他世界有多么神奇。
儿子走过来看了一眼,说,什么蚂蚁?就是一个蜘蛛嘛!
我问:为什么?
儿子说:蜘蛛8条腿,蚂蚁6条腿,蚂蚁属于昆虫类。这个“蚂蚁”是8条腿,所以它是一个假蚂蚁!
并且他还背了一段顺口溜概括了一下昆虫的基本特征:
“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有了昆虫的概念,再看那个“蚂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长着8条腿,显然不是蚂蚁。还会吐丝,所以它应该是节肢动物类的蜘蛛。
奥,原来如此,我是个“生物盲”。
我心里对儿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的知识是中学生物课里得来的。而我当时在中学时正是文革期间,教育改革,初中用《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简称《工基》、《农基》)代替物、化、生,到高中时有物、化、生,但生物课不讲昆虫,主要讲细胞分裂、遗传、杂交水稻,还有人体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实用的东西,昆虫知识大概觉得没什么用处,就被砍掉了。记得那时候在校园里有这样一首顺口溜:
英语难,数学繁,《工基》、《农基》学的玩。
“学的玩”,意思就是很容易很简单,不费力气,也很有趣,轻松。但轻松的结果就是对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学好。一直到今天才让儿子给我补课。
虽然蜘蛛的“伎俩”被“专家”轻易识破,但我心里还有疑问:
蜘蛛和蚂蚁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但后来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他们的外形变得越来越相似了呢?是后天环境使它们变得相像了。还是哪个模仿了哪个?
后来,看到这幅照片的人不少。于是,常有这样的问话:
问:这个蜘蛛以爬为主吗?
答:当然。在我手上爬,当我吹落他时,他才拉丝。
问:它织网吗?
答:没看到他织网。
问:也没见到它像蚂蚁一样成群结队?
答:有成群结队的蚂蚁。但由于当时还没有什么“8条腿”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在看到其它蚂蚁时注意看看是否是8条腿了,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想,光是兴奋了:“会吐丝的蚂蚁”。却没有想到他会是“像蚂蚁的蜘蛛”。心里一直将它定位在蚂蚁上,它成功的骗了我!
人类起源于非洲,也许蜘蛛也是,也就是说我们这里的蜘蛛是进化了的?
这世界疑问太多,会有谁能来解答呢?
如果当时我有了“8条腿”的概念,接下来我的思路肯定完全不一样了。我会一看到蚂蚁先看它有几条腿,确定它是蜘蛛后,我就会继续利用空余时间有目的的研究它们,跟踪观察它们的行为特征、生活习性,几天下来我就会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最终能形成一个稍微像样些的报告内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问三不知。
“一念之差”带来的就是这样的差别。
当别人再次询问我这些问题时,我体会到了一些遗憾。
唉,还真想能够翻个有点实际价值的跟斗云,再回去看看呢。
注:
百度百科知识 蜘蛛
http://baike.baidu.com/view/8483.htm
百度百科知识 蚂蚁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htm

这是同事拍摄的另一个小东西,不知道叫什么。看样子很厉害。寻求专家解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