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群猴飞闪过林梢(2007年1月23日)
上午,我们开始工作。
修改后的炮点位置选择在井场南面的一块空地上。
这次勘探施工,采取的是群炮激发方案。这种方案要求在地面上钻出许多十几米深的炮井。
测量、放样、定炮点位置,再打试验井,试验结束后开始正式打井。
打井的人来了,都是钻井队的工人,其中有不少黑人。我们在一旁验收打井质量,并在班报上做上记录。
干活没多久,突然听到东面的高高的树林上方有簌簌的响声。有人眼尖,喊了一声:猴子!
大家连忙抬头一看,只见树林顶端的枝叶随着响声在微微颤动摇晃,仔细在树影中搜索,终于看到了间歇而过的猴子矫捷的身影。
相机不在手边,眼看着猴子一只只全过去了。
我正在后悔,钻井队的工人告诉我们,这里猴子经常来,等一会儿可能还有另一帮。
于是我拿来相机准备着。小贺也赶紧去拿摄像机去了。
不到半小时,一阵树梢响,第二群猴子果然来了。这次猴子多了,有几十只。
猴子过境时是拉开距离的,“战线”拉得很长:
嗖,一只飞闪过去了,过几秒钟——
嗖,又一只飞闪过去了,再过几秒钟——,又是……
找到小时候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时激动的感觉了,这不就是游击队急行军长途奔袭时的感觉嘛: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
我的相机太差了,只有三倍变焦,而且猴子身手敏捷,要想抓拍到精彩的瞬间太难了,结果什么也没有拍到,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心潮澎湃。
树林又恢复了安静。
我想,这帮猴家伙在山林中整天呼啸来去的,肯定非常快活。
我怎么不能飞檐走壁呢?我放下班报本,嗖的一下,一个跟斗云,赶上它们,入伙逍遥去了。
届时报纸上就会出现这样一则消息:“一名中国工程师在加蓬雨林中失踪”。
若干年后,有人在雨林探险时奇怪的发现,一群猢狲之中,竟有一个还戴着眼镜呢。
谁也想不到,这正是当年在加蓬失踪的那个工程师…
——哈,快别往下想了。

这背后的树林,就是群猴飞闪过境之处。

打井。

打井。

工间休息。



打井。

打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