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春联

(2015-01-30 00:57:46)
标签:

育儿

分类: 杂谈

贴春联

衣向东

 

我对故乡山村的记忆,大多停留在童年的岁月里,而童年的那些记忆,春节又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是,春节留给大多数孩子的回忆是鞭炮、新衣服或者红烧丸子,而留给我最美好的回忆却是春联。

六七十年代,春节让那些贫困的家庭非常尴尬,他们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买一身新衣服,甚至不能让孩子饱餐一顿肉食,但无论如何却要在院子的大门上贴一副春联。按照乡下的风俗,只有当年办过丧事的人家,春节才不贴春联。

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在村子里教书,会写几个毛笔字,每年放寒假后,他就在一间教室内写春联。因为天气寒冷,需要把火炉子烧得很旺,写好的春联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慢慢晾干。村里的邻居买几张红纸送给父亲,再就不过问了。父亲要计算出邻居有几扇门,需要几幅春联,然后用刀子把整张的红纸裁剪开。父亲写春联的时候,我就在一边捣乱,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用毛笔在红纸上涂画,经常把墨汁摸到脸上,也经常把父亲写好的春联弄坏了,免不了遭到父亲的喝斥。

再后来我上小学了,有一年寒假,我在一边看父亲写春联,父亲突然把毛笔递给我,让我写写看。当时我很兴奋,提起毛笔学着父亲的样子写起来,感觉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很费力,弄的一滩滩黑墨像狗屎,写完后自己就羞涩地笑了。好在邻居们并不在意写什么内容、字体好坏,只要在红纸上划拉几个黑字就行了。我写的那副对联虽然不好,但贴在邻居门上,我偷偷去看了好几次,毕竟是我第一次的书法作品呀。

村子贴对联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煮了热浆糊,抹在粗糙的木门上,将春联端正地贴上去。贴了春联的大街和胡同,立刻充满了喜庆气氛。按照村里风俗,贴了春联之后就不能到处串门了,大街上冷清下来,平日满街游荡的猫儿狗儿,也都乖乖地留在屋子里,闻着满屋子扑鼻的香味儿。

再后来,父亲退休了,全家人都搬进县城住楼房里,父亲仍旧在每年春节前写春联,自己买了春联纸,写好后分给楼上楼下的邻居。到了大年三十上午,父亲还要打发我和弟弟回老家村子,给老房子的门上贴春联,老房子闲置快二十年了,但每年都要贴上新春联。父亲说,老房子贴上春联,证实这户人家还有后人呢。只要老房子还在,只要还有后人,大年三十上午,必定要回去贴春联的。

其实在父亲眼里,贴春联不仅仅是为了增添春节喜庆的气氛,而是一个家庭兴旺的象征,一种对故土眷恋的方式,以及血脉传承的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家在栖霞
后一篇:闭客一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