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们一生都完不成的功课。书是我们的恋人,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它可以跟随我们走在艰涩的人生小路上,走在冷风细雨中,走在纷繁的城市霓虹灯下,走在结婚的殿堂里,走进晚年寂寞的时光中……
旧书并不如云烟
——《烟台日报》专访衣向东
记者:孙长波
作为知名作家,衣向东酷爱读书。回眸2010年的读书生活,他说:“这两年因为事情太多,比过去读书少了。不过我这几年读书,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重读旧书,我喜欢寻找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每重读一遍,都会有新见识。”
旧书读出两种感觉
读旧书,衣向东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读出不同的感觉和人生思考,尤其针对当下的环境,会产生新的思考。第二种情况,读旧书,唤起了一种回忆,找到了当年写作的激情。
衣向东说:“很多旧书,我读了四五遍甚至十几遍,但每次写作之前,都喜欢拿出来阅读,这种阅读,是寻找一种气味、一种写作的感觉。比如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我每次写作前,都要把喜欢的一些章节阅读几段。再比如,我最近重新阅读《梦的解析》,曾经觉得弗洛伊德的说法很偏颇,但现在重读,觉得很多说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出的新感觉。比如,弗洛伊德说,梦之改装其实就是一种审查制度的作业。非常正确呀。我们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望,在梦中去实现。老弗又说,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的。我认为他说得很对。”“我在写一个人物的时候,会按照弗洛伊德梦的解释,去寻找一些跟人物看似无关却是必然的一些事物的联系。所以,我现在鼓励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喜欢的书,反复读几篇,可能比他们去读一些无聊的新书,更有用处。”
读书改变情感结构
“我们一个人一生,能走到的地方很少,读书可以使我们的脚步走遍世界,可以使我们经历很多人经历的情感,读书可以扩大你的视野,看到你目光不能及的地方。”此外,衣向东对读书还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读书可以让我找到活着的理由,可以产生爱,不至于觉得生活是灰色的。就是说,读书可以使我的生活增加色彩。其实读书不能直接看到对你的人生的帮助,但是潜移默化的,可以改变你的心境,改变你感情的结构,原来可能你只有单一的恨或者爱,但读书后,你的情感会变得更丰富起来。”
衣向东随后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天,他父亲给他打电话,说看了衣向东新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哭了几次。“其实那部长篇小说我写得一般,但父亲读了还是感动了。父亲72岁了,我就在想,一个72岁的老人,依旧会被文字感动。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最主要的,他是被文字描述的那种情感打动了。也就是说,读书,可以调节你的情感,可以使你具有真善美。一个对社会仇视的人,如果认真读书,被一些文字打动,慢慢就会改变他的情感结构。文字给人的是滋养。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盲目读书很危险
现在网络上热卖的书大多名字火爆、猎奇,内容胡编乱造,主旨不清,文句不畅,结构混乱,但拥趸却甚多。衣向东对此类现象提出批评:“年轻人去读这种书,其实并没有读书目的。当然,读书分两种,一种是民间阅读,就是自己读着打发时间,没有任何目的。还有一种读书,是为了快速补充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帮助。这是有目的的读书。但是不管哪一种,我觉得,读书需要有目的、有选择,不能跟风。你说寻找快感,是不是一种读书的目的?可以说是,也无可厚非,因为无论哪种阅读,都有寻找阅读快感的成分,但是单一地追求快感就不对了。比如阅读低俗的书籍,是有快感,但是读多了,会对人有害。”
“读书一定有目的。就算是打发时间的读书,也绝不能盲目地去读。盲目读书,不如不读。我可以说,现在很多读书的人,不叫读书人。记住,读书的人,跟读书人不一样。现在很多读书的人,是盲目的,跟风,随意,猎奇,这些人不是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是要有选择的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滋养,有意识地阅读。有意识读书,和无意识读书,完全不同的效果。无意识读书,有时候也会潜移默化滋养人,但有可能是一种有毒的滋养,所以说,无意识读书,是危险的。”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避开无意识读书的误区呢?衣向东说,第一,希望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件来做,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因为读书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第二,增强读书免疫力。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小品文《读书忌》,他说,中国的医书中,常常记载着“食忌”,就是说某两种食物一起食用,是与人有害的。比如葱与蜜、蟹与柿子之类。明确告诉读者,读书也有“忌”。汉代刘向也说,书是良药,善读可以医愚。讲的也是“善读”。增强读书免疫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好书,好书读多了,自然具有了鉴别力,即使偶尔翻阅一两本坏书,也无妨大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