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 |
我脑子一个激灵,模糊意识到芸芸和老头之间的关系,仍然惊讶地问:"是谁呀?
"他的小女儿。"
这正是我一个激灵所想到的。那么这个老头是什么人?他如何来到戈壁滩,如何落
到这种境地,当然是我接下来要问的。支队长也知道我必然会问这些,不等我问,就看
着我脸上瞬间变化着的惊叹和疑惑,说:"回去再讲给你听。"
听完了看门老头和小女儿芸芸的故事,快十点了,支队长站起来,预备离开我房
间,回去等待兰州"政委"的电话,让我早点儿熄灯休息,而我却在他走后很久,呆呆地
坐在床头。
我的烟台老乡也是军人,这倒没有什么奇怪的,到这儿的第一批人大都由军人、科
学界资深专家学者、富有工作经验的劳动模范、朝气蓬勃的优秀青年组成的。他最初穿
着棉衣,肩扛手提着行李,走进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死亡之海",才
二十六岁。三十万人一下子开进茫茫戈壁大漠,生活根本没有保障。水从120多里外运
来,粮食从四面八方汇集,后来赶上灾荒年,调拨的粮食供应不上,就只能靠骆驼草籽
充饥,晚上睡觉挖个地窝子钻进去,身上蒙一块白布遮挡风沙。"地窝铺"这个名字,是
从这里开始的。
那一代人用血汗写就的历史,后人仍在阅读--读不完呀!
这些年,核反应堆早已关闭了,国家不再拨款,工厂军转民,被称为"原子城"的地
窝铺在九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成了一座孤城,工厂几乎全面停产,不知道该朝哪
里"突围"。两万多张嘴,在漠风中停摆了。
一座座楼房,很安静地矗立着,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风嘶嘶马啸啸的场面了。
前一篇:走过的地方---地窝铺
后一篇:走过的地方---地窝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