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散文 |
眷恋故土的牡丹花
这些年来,养花成了我很重要的业余生活。两个阳台和大客厅内,能利用的空间都被绿色植物蔓延生长了。也没有名贵的花,就是我们常见的米兰、茉莉、仙客来、茶花、杜鹃、凤尾竹、金钱树、扶桑等等,有二十多个品种。闲暇时间,我喜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陪伴着那些盛开的鲜花读书。阳光透过玻璃打在花枝上,使身边流淌的时光显得宁静而温馨。
只是隔三岔五的,总要有一两盆花莫名其妙地死去,弄得心里挺伤感的。最初我把这些死去的花草拽掉,留下花盆和那些泥土,预备养育别的花草。但很快就不行了,阳台的角落里堆积了几十个花盆,妻子发出了严厉警告,说要把这些花盆堆到我的床上。我不能不在乎妻子的声音。我把那些花盆搬到了垃圾站。
不过有一盆死去的牡丹花,在阳台上放了几个月,却一直没舍得扔。这盆牡丹花的枝叶虽然干枯了,花朵却仍然结在枝叶间,很像一盆塑料制品。我每次看到这盆牡丹花,心里都有些内疚,都会想起她的家乡,想起那一望无际地灿烂盛开的各色牡丹花。或许我不该带她离开家乡。
她的家乡在菏泽。
今年牡丹节期间,我们几位作家应菏泽人民政府的邀请,走进了蜚声国内外的牡丹之国。在我的印象中,菏泽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真正走进菏泽,我才知道如今的菏泽,在市委书记陈光一班人的带领下,在勤劳的菏泽人民的耕耘下,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他们有一句口号,叫“突破菏泽”,一听就觉得很悲壮,很振奋。“突破”就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牺牲。他们都做到了。于是就有了新兴的工业区,有了万亩牡丹园,就有了花一般的幸福生活。
我们参观万亩牡丹园那天,赶巧天空飘落着细雨,给含苞怒放的牡丹花,平添了一种朦胧而飘逸的景致。雨中的牡丹枝叶翠绿欲滴,花瓣肥硕鲜嫩。牡丹花品种繁多,红、黄、粉、白、紫,斗菲竞芳。尤其是绿牡丹和黑牡丹,更是卓尔不群,抢人眼球。
走出牡丹园,我看到园门口有人出售牡丹花,本想买一盆放在车上,可惜因为雨天,花盆湿漉漉的无法携带,只好打消念头。陪同我们参观的《菏泽日报》赵锋利社长,我看到我这么喜爱牡丹花,在我离开菏泽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惊喜,把一盆满是花苞的牡丹花,送到了我的房间。
我费了一番周折,小心翼翼地把这盆牡丹花带回了北京。仅过了三四天,硕大的花苞一朵朵开放了,给室内营造了喜洋洋的氛围。我的目光,一天不知道要抚摸她多少次,有时候坐在她的身边,呆呆地看上半个小时。遗憾的是,我出差了几天,回来后发现牡丹花打蔫了,想尽办法挽救她,却依旧一天天枯败下去。我的心情真是坏透了。
尽管花儿枯萎了,可我舍不得丢弃,就让她慢慢地风干,成为了标本。有时候我看着失去光泽的花朵,很后悔当初把她带离故乡。因为后来我听说,牡丹花离开了菏泽那片土地,很难养育存活。或许她也是思念自己的家乡。
菏泽的牡丹花,最眷恋故土。
我想有一天再去菏泽,一定还去看望那些牡丹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