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谈)月落窗前花弄影

(2006-08-28 22:55:28)
分类: 文学谈创作谈

月落窗前花弄影

——序殷毅散文集《有一种开始永远不晚》

 

台湾作家余光中老先生说,文章是“闲”出来的。他说得真好。老先生还做了解释,说无“闲”,就没有“举头望明月”的闲情雅致。

殷毅的散文,也是“闲”出来的。

我所了解的殷毅,家庭美满,衣食无忧,闲坐在家,心静如水。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女人心中又有许多的感动和思想需要派遣,自然要搬弄文字,并不奇怪。让我惊讶的,是她的这些文字,明快简约,灵动剔透,自然朴素,饱满丰实,读来令我会心一笑。

之所以会心一笑,是因为我在阅读中,看到了她的闲适恬静,能够感觉到文字中飘逸出的茶香,感受到午后慵懒的时光,还有月下花影中心灵的漂流……

我把殷毅的这种写作,叫做民间写作。

民间写作,没有那些大作家的故弄玄虚,也不承载文学的兴衰和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因而写作中才能进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状态,才可以从容不迫,心境轻松平和。读一本好书,产生了心的共鸣,随手涂抹几笔;目睹山光水色,心情悠然,便让心底流出一段精美文字……殷毅的散文,都是这样写出来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心之所动,情之所至,所思所写都这么熨贴自然。其实,这些文字,并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就像她本人所说,最初并没有要出书的打算。这些文字,是记录自己美好的时光,追忆那些让她感动的名字和温暖的背影,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情感之河中漂流……

这本集子中的篇章,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具有思想性的随感录,甚至具有了杂文的犀利和敏锐。这部分占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如《思想是一种东西》、《我看某些文字》、《良心的后路》、《过一种知足的日子》,等等;第二类,是一些游记,《杨梅岭上好人家》、《感悟行走》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类,就是《我的四姨》、《房子的故事》、《对母亲的阅读》这些写人写事的散文,是追忆过去沉淀在心底的那些感动。似乎都写得很好,都有独到的东西,展示了她阳光灿烂的日子,浪漫多情的时光,以及许多伤怀愁绪……色彩斑斓,味道各异。应该说,这是殷毅精心挑选出来的,最早的写于1993年,晚的是前两个月写就的,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可以看出她的从容心态。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还是第三类,也就是那些写人写事的散文。我想,那些思想性的东西,其实应该让思想大师去思考,我们不必去操那些闲心。“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对于殷毅的这些文字,我不想每篇逐一点评,读者自己去读去品,才更有味。只是,我希望读者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也需要在闲适恬静之中,否则很难品出其中味道。民间写作,需要民间的阅读者。在细雨的日子里,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堆满月光的窗前,在橘色灯光的笼罩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祥和,你这个时候来阅读这些文字,就别有一番风味。当然,阅读中,一定会唤起你的某种回忆,那好,你就合上书本,去想你自己的事情,想你熟悉的名字和背影。这时候,其实你不是在阅读殷毅,而是阅读你自己。

殷毅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阅读。

当然,就这些文字来说,殷毅的写作还缺少规范,以及必要的文字训练。也就是说,她写得有些随意,有些不加节制。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这些人和事不可以都成为文字,有些值得写,有些就不值得写,要经过筛选和过滤。不过,也不必去纠正,因为殷毅本身就是民间写作,太用心的时候,文字就失去了自然和纯真。就这么写,挺好的。

殷毅曾经作为记者采访过我,后来通了许多电话。我真正了解殷毅,也是从这些文字中。不过我是不喜欢给人作序的,觉得这不是小说家的事情,应该让评论家去做。但殷毅的坦诚,还是让我难以推辞,就写下这些文字,但愿不要给读者的阅读带来障碍。

“有一种开始永远不晚”。我想对阅读这些文字的读者补充一句,有一种心态永远不老。

 

 

                   于北京天通苑西三区犁月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