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品送别古今情——韩琮《暮春浐水送别》赏读

(2017-06-16 11:00:12)
分类: 昨夜星辰

细品送别古今情——韩琮《暮春浐水送别》赏读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初读此诗,觉得挺平易,好理解。

一二句写景并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

三四句议论为主,前句是对朋友的劝说,不要听“宫前水”,原因是“它”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人生苦短,韶光易老。

因为借着眼前的流水,因为有孔圣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的感叹,所以诗人的议论没有丝毫的说教之嫌。

再读此诗,似乎别有奥妙在。

手法上,“绿暗”“红稀”运用借代,写“叶”的浓密,“花”的凋零,紧扣题目中的“暮春”,而“暮云”笼罩下的“楼阁”既指出了送别的地点,又为送别营造了了凄迷、哀婉的分别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细品此诗,又被诗人别具匠心的构思深深折服。

其一,“古今情”包蕴丰富:有兴亡之叹,也有离别之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有壮志难酬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王朝的日见式微,个人命运的种种担忧,可以说,杂陈的“五味”一股脑地融入在了“古今情”。

其二,宫前潺潺的“水声”似乎也别具韵味。诗人强调“宫前”,这“水”便和功名、富贵连在了一起,不免令人感慨万千: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浐水自然没有长江的雄浑壮阔,但是经过诗人妙笔的点化,也具有了无尽的韵味。

其三,结构上,“古今情” 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精巧又不见雕琢痕迹。

送别,是常写常新的古老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其情感抒发大致分为两类:表达劝慰祝福的洒脱旷达之作,表达哀婉愁怨的深情绵邈之歌。

这首送别诗,断然避开了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跳出了送别诗的狭小圈子,从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深度审视一般意义上的离愁别恨,将历史兴亡,人生感悟融入其中,实为送别诗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