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
标签:
文化教育休闲 |
分类: 教学手记 |
1、
【揣测语气,可解释为“大概”】
2、
【反问语气,可解释为“难道”】
标签:
文化休闲 |
分类: 读书札记 |
布袋和尚的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和尚: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人,号长汀子。他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分类: 昨夜星辰 |
细品送别古今情——韩琮《暮春浐水送别》赏读
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初读此诗,觉得挺平易,好理解。
一二句写景并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
三四句议论为主,前句是对朋友的劝说,不要听“宫前水”,原因是“它”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人生苦短,韶光易老。
标签:
写作教育 |
分类: 写作教学 |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周末晚上,父亲伏案于电脑桌前,母亲蜷在沙发里看韩剧,孩子正用手机忙着发微信。
(2)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
(3
标签:
教育阅读 |
分类: 教学手记 |
一、情节梳理题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
标签:
教育阅读 |
分类: 教学手记 |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社会环境的作用
标签:
休闲诗词文化教育 |
分类: 昨夜星辰 |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标签:
诗词文化休闲 |
分类: 昨夜星辰 |
雨伞
(元)萨都刺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注释】
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当时天下群雄鼎立,割据一方,元朝气数已尽,苟延残喘。
在诗人笔下,伞的形态特点形象传神:
其一是操作简单——打开如同车轮,合拢宛如束帛。
其二是用料简便——以竹为骨,上覆油纸。
标签:
文化诗词休闲教育 |
分类: 昨夜星辰 |
绝句
正月十四,舟过吴江第四桥,大风浪中贮水一瓢而去,乃赋小诗云。
松陵第四桥前水,风急犹须贮一瓢。
敲火煮茶歌白苎,怒涛翻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