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阅读题型解读之情节

(2017-04-12 22:06:22)
标签:

教育

阅读

分类: 教学手记


一、情节梳理题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

二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2、就开头看:

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3、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B、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C、写景式结句,深化主题,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四、情节探究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