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背后的忧愤——《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赏析
(2016-01-17 14:13:43)
标签:
诗词文化 |
分类: 昨夜星辰 |
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释】
博山:今属江西上饶。
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竟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之,宁作我。”(宁作独立不阿的我,不屈志附人以求虚名)
岂其卿:杨雄《法言 问神》: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可依附公卿而求名)
【原词翻译】
不向通往首都临安的道路寻求功名富贵
却经常跑到这偏僻的博山寺,连山寺都感到了厌倦
现实如此,我只能在无趣味的处境中勉强求得趣味
仕途艰险,我姑且混迹于有材无材之间了却一生
做一个独立的自我吧,不能趋炎附势卑躬屈膝
依附权贵,怎可收获想得到的名声
历经坎坷仕途、尝遍酸甜苦辣,最后还是回到田野
青松、翠竹才是真正的朋友
山林、花鸟才是亲密的弟兄
【欣赏要点】
辛弃疾一生梦寐以求的是“恢复中原”
这首《鹧鸪天》从字面上看写得轻松淡雅,并且显示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不过,仔细体味后不难发现,轻松淡雅的背后深藏着的,是词人难以释怀的落寞,彻入肺腑的忧愤。向往的是驰骋疆场,如今是游览山水;追求的是收复失地,现在是欣赏花鸟;梦乡是一展宏图,现实是蜗居一隅……怎能不落寞失望?怎能不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