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淡雅背后的忧愤——《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赏析

(2016-01-17 14:13:43)
标签:

诗词

文化

分类: 昨夜星辰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释】

博山:今属江西上饶。

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竟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之,宁作我。”(宁作独立不阿的我,不屈志附人以求虚名)

岂其卿:杨雄《法言 问神》: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可依附公卿而求名

【原词翻译】

不向通往首都临安的道路寻求功名富贵

却经常跑到这偏僻的博山寺,连山寺都感到了厌倦

现实如此,我只能在无趣味的处境中勉强求得趣味

仕途艰险,我姑且混迹于有材无材之间了却一生

 

做一个独立的自我吧,不能趋炎附势卑躬屈膝

依附权贵,怎可收获想得到的名声

历经坎坷仕途、尝遍酸甜苦辣,最后还是回到田野

青松、翠竹才是真正的朋友

山林、花鸟才是亲密的弟兄

【欣赏要点】

 辛弃疾写此词时正当壮年——四十二、三岁。

辛弃疾一生梦寐以求的是“恢复中原” 。他写的一首记梦之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原是沦陷区山东义军骁勇善战的将领,南渡后为为主战派的重要人物。主和派对他忌恨畏惮,竭力排挤。辛弃疾的沉浮与南宋小朝廷的战与和息息相关。他数次担任要职,是独当一面的大员——省一级的军政长官;又数次被罢免,授予闲职或回归乡野。他并不贪图富贵,却热衷国事,始终是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恢复中原”在官场上比拼(即所谓追求功名)。他在《贺新郎·同甫见和,再用韵答之》词云:“笑富贵,千钧如髮”, 别人把荣华富贵视如千钧之重,他却一笑置之,把荣华富贵视如头髮之轻。又词云:“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祖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千里马——“收复中原” 的将才现在晾在一边,弃置不用,莫非要等他们死了,才想起重用他们吗?其忠君报国之心可谓光耀日月!

这首《鹧鸪天》从字面上看写得轻松淡雅,并且显示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不过,仔细体味后不难发现,轻松淡雅的背后深藏着的,是词人难以释怀的落寞,彻入肺腑的忧愤。向往的是驰骋疆场,如今是游览山水;追求的是收复失地,现在是欣赏花鸟;梦乡是一展宏图,现实是蜗居一隅……怎能不落寞失望?怎能不痛心疾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