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

(2015-04-24 20:38:24)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1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http://s4/mw690/001mGy8Ezy6RKFseHm333&690


     这里,王阳明指出了育人的途径:用诗歌诱发孩童的兴趣,用礼仪规范孩童的仪表,用读书开发孩童的智慧。在此,王阳明批评了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说这是“末俗庸鄙”之见,和古人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2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http://s12/mw690/001mGy8Ezy6RKFy4RIf6b&690

 

“草木之始萌发”的比喻实在是精当!喜游戏,爱跑动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我们有着怎样好的设想,也不管我们拥有着多么渊博的学识,教育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该以不违背孩童的天性为最高准则。

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读书,王阳明有独到的见解:读书不只是为了开发孩童的智慧,也是为了让孩童在反复的涵咏体味中净化心灵,更是为了让孩童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浇灌他们志向。而这样的目标,是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是在身心愉悦中实现。

 

 

3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持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http://s6/mw690/001mGy8Ezy6RKFAzt0Fa5&690

其实,岂止“若近世之训蒙稚者”,就是现在,王阳明所描述的现象依然没有绝迹。平素挺精明、挺机灵的孩子,一到课堂便没有了精神,不是伏案大睡,便是大大小小的恶作剧:他们视老师为对头,想法设法地敷衍;视教室为牢笼,千方百计的逃避;视读书为畏途,竭尽全力地伪饰。

怎么办?

王阳明的招数自然有其积极意义。问题是,在目前这样的氛围中,如何实施?谁在潜心思考?谁在实实在在地做?

 

4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http://s7/mw690/001mGy8Ezy6RKFDp06a06&690


王阳明的思考是深刻而高远的。

可惜,王阳明希望的,今天少有回声;王阳明所担忧的,如今却屡见不鲜。因材施教,培养兴趣,作为标签自然触目可及;热爱学生,尊重个性;作为原则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读书明志,潜移默化,作为研究成果自然入情入理。然而,真正出论著的,还有几人在课堂?站在课堂上的,潜心搞教研的占多大的比例?

 

 

附一

  教约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馀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馀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馀,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绸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附二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 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 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它就会很快枯萎。现在 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 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 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 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 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逐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 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培 养他们的善良之心,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 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也许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吧!切记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