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是连词还是介词简说

(2014-08-27 11:07:10)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学手记

    文言虚词“以”有“因为”这一义项,其用法既可能是介词,又有可能是连词。如何鉴别呢?请先看下面的例句:
         1、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根据句意,三句中的“以”都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均可译为“因为” “由于”,即两词“意义”相同。但,“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名词性短语,所以从句法上来说,“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这里的“以”用作介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则是主谓结构,“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介词后只能带名词或代词,不能带主谓短语,而且“晋侯秦伯围郑”已经构成单句形式,所以这里只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相当于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两句话中的“以”意义相同而用法不同。“怒”是可以看作动词活用为名词:怒气;“刑”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以”用在“怒”之前构词一个短语,说明“滥刑”的原因,所以这里的“以”是应该是介词。
    要言之,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还是其他短语或分句。
    再看几个句子: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10、以勇气闻于诸侯

    11、洎牧以谗诛

    1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赂者”“一璧之故”“物”“勇气”“谗”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己”都是代词,与“以”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分别修饰“丧”“欺”“喜”“记”“悲”“闻”“诛”,所以,这里的“以”属于介词。“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公子贤,多客”“相如功大”都是主谓短语,均构成分句,所以这三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