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三叹讴歌陇原
标签:
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原创散文 |
“唱和”原本是文人雅士之间互动的一种文字游戏,古而有之。而最初的唱和本义则是指众歌者唱歌之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此语原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晋·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铿耾,有殷坻颓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弄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陆德明释文则为:“本又作‘唱'。”亦作“唱酬”、“酬唱”。谓之作诗与别人相酬和的代词。
这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一个人做了诗,别的人和诗,只作诗酬和,可不用被和诗原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三是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四是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应该指出的是,步原韵唱和相对地要难得多。和诗如此,和词亦如此。

河北师范大学刘福元教授老当益壮,在新浪网开博客,网名曰“运河伯人”。他与诸多网友互动,予多围观,甚觉有趣,继而和先生在线交流,获益匪浅。刘教授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所作诗通俗易懂,似有白乐天遗风也。2009年10月19日,先生在我博文下面留了一首诗。诗曰:
《致李西岐》
泊人西望见岐山,君本大器写千篇。四季挥汗马家窑,三月飘雪金城关。
读者万口众誉好,作家一身多艺兼。 有朋原自远方来,何日重聚在秦川?
我吟读完毕,自然惊叹不已,刘教授只是在博客上看到我的资料简介,即做出了准确判断:其爱好马家窑文化,出版过散文集《三月飘雪》、长篇小说《金城关》及精短小说集《有朋自远方来》,又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便将这些元素以及名字和籍贯混搭在一起,信手拈来,通通糅进这首诗里,洋洋洒洒,倚马立就,真可谓大手笔也。唐·张籍《哭元九少府》诗曰:“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苦思冥想了十多天,依照刘教授的原韵,
于2009年11月3日和了一首诗。 诗曰:
诗谢运河泊君
汲汲遥望拜泊山,阒寂拙文滥竽篇。累月寄情皋兰月,经年笔辍嘉峪关。
诗词散曲多涉猎,书艺画评相与兼。明志淡泊过客也,闻鸡起舞漫河川。
注:(1)笔者住所地名为嘉峪关路,南望可见皋兰山巅。
次日,我十分欣喜地读到了刘教授的新诗,先生依旧用的是原韵,诗意继而拓展开来,咏唱兰州的风土人情,并在诗中回顾了他壮年时曾经客旅兰州的愉快经历。既来之,且应之。我亦是诗兴大发,唱和先生,对第二故乡兰州的黄河两岸风情线做了吟唱。
次韵答李君诗谢并咏兰州
长长走廊祁连山,古贤挥毫留名篇。 西固东岗几多路,北塔南皋不无关。
真叫李君用武地,最是人和时利兼。泊客壮年雁滩过,黄河运河川连川。
次步运河泊君原韵再咏兰州
滚滚大河峙两山,
几何华夏写新篇(1)。五泉佳胜毗西湖(2),白塔翠微荫隘关。
百里风情白雁翔,
一桥屹立景诗兼。
水车旋转翻银雪,
金浪欢歌粮米川。
注:(1)兰州地处陆域版华夏几何中心。
谁料想仅仅隔了一天,刘教授又在博客上贴出新的唱和诗,先生仿佛站在九天云外,俯视着陇原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诗情泱泱,阔笔洒洒,三番题诗,凸显正大之气象。尤其是他对甘肃文化地理及音乐元素的运用,娴熟又自然,更是令予十分地尊敬与仰慕。刘教授三唱兰州及甘肃风土人情,予本不才,仰慕泊君,虽然诗三和与先生,亦是勉强为之,甚至有点气喘吁吁矣。诗言志。南朝·谢灵运《鞠歌行》诗曰:“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欣慰的是,无意中与刘教授一唱三叹,咏歌陇原,却留下一段佳话。我曾经在博客中戏言,刘福元教授如此颂甘肃,甘肃省长得授其荣誉省民也。
次韵和西岐君之再咏兰州而扩咏甘肃
敦煌石窟鸣沙山,藏经洞隐藏万篇。武郡连接张掖郡,阳关邻近玉门关。
诗情画意多所有,国计民生两相兼。皋兰山巅吼一嗓,漫花儿曲响平川。
三步运河泊君原韵继而续之再咏甘肃风情
千里陇原万里山,溯根文脉有遣篇。皑皑祁连跃天马,巍巍长城锁边关。
壁画豪华石窟霞,彩陶风韵简牍兼。莫言陇上驼铃寂,鼓舞太平震河川(1)。
无意间唱和的六首诗,记载了刘教授与笔者的一段友谊之情,他来我往,相映成趣,虽则时过六年,想起来依然那么有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