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2020-03-01 07:33:26)
标签:

抗役

健康

英雄

白衣天使

        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李西岐
         和平年代里,平凡英雄最伟大!
         医护人员是寻常百姓的保护神之一,人的生老病死几乎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贡献与保驾护航。去冬今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解放军医疗队和各省市区抽调的几万名医疗队员,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抗役”前线,写下了一曲曲雄壮无比的英雄赞歌。目前,战斗在湖北武汉以及全国各地一线的“抗役”人员,经过一个多月来夜以继日的与死神角力,他(她)们咬紧牙关与时间赛跑,透支身体达到极限,抢救病人刻不容缓,真是这场没有硝烟战场里勇往直前的伟大英雄,坚韧不拔,感天动地,值得我们为之喝彩和点赞。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和平年代,风花雪月,每当疫情汹涌到来时,医护人员无疑成了这个时代最勇敢最可爱的人。为此,我想起了二十八年前的一次采访,只可惜多年来再未翻阅过这篇束之高阁的旧作,竟然连这个英雄群体成员的姓名也想不来了。
        1992年三月初,我接到了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通知,去青海西宁采访解放军第四医院高原医疗队的先进事迹。此前不久,该医疗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高原医疗工作队”的光荣称号,央视及《解放军报》已经作了连续报道。可以说,我能不能写好这一先进集体,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能否完成任务,其实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我在兰州军区后勤部直属政治处工作期间,管理的单位其一就有军区第三门诊部,平时与医护人员打交道比较多,对军队的医疗系统也基本了解。但是,对于长期在青藏高原工作的医护人员状况及相关医学知识储备,对我而言,几乎是个盲点。此前,我对这一群体的印象,大多来自影视剧,譬如《上甘岭》里唱“一条大河”的女战士,《兵车行》中的女护士。而我平时接触的医护人员,他们按部就班,守则敬业,为机关干部战士职工及家属做好健康卫生保障,是主要职责。
       临行前,我给青海省军区后勤部卫生处打了电话,乘坐四个多小时到达了西宁火车站,在出站口,远远看见有几位军人举着写我姓名的牌子,在一番热情似火的欢迎词中乘车来到了解放军第四医院。
       晚餐时,医院里的院长政委一拨领导悉数出席,大致讲了医疗队这些年的基本情况,并指定一位身材高挑年轻漂亮的女干部全程陪我采访。
       大军区派人来给医院里撰写先进事迹,自然是部队非常看重的重要事情。他们把我安排在医院最好的接待房里,据说是首长们曾经住过的豪华房间。我以前也多次下过基层部队调研,他们的招待所一般都比较简陋,军人嘛,适应各种艰苦生活的能力比较强。
       窗外寒风呼啸,飞沙走石敲打着窗棂。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这个荣誉集体,到底有多少人,每个人的事迹如何表现,一切都是未知数?那么,明天该从何入手呢?
       早饭前,陪同我采访的女干部来到房间,问我今天怎么安排?我说,请你把高原医疗队的全体名单交给我,挨个来采访吧。

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第一位是队长,老同志,脸色青紫,头发几乎全白了。他在办公室里站起来和我握手时,步履蹒跚,我登时心里一惊,这位老同志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上班啊?一旁的女干部看出我的狐疑,连忙介绍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是高原工作队里最老的同志。高原对人体的损害如此严重,我的心被深深的烫着了。他慢声细语地讲述了二十多年来转战青藏高原巡诊救人的经过,期间几次留下了热泪,那一位战士感冒了,得了肺气肿,没有救活;那一位牧民难产,眼睁睁看着她咽气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原医疗队员前赴后继,终于攻克了高原肺气肿这个世界难题,成为雪域高原的保护神。接下来一个星期里的采访,我几乎从每个高原医疗队员嘴里,都能听到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采访本上记得满满当当,同时也溅下了不少泪水。
      医院每年组建高原医疗队时,申请并参加这支医疗小分队,几乎是解放军第四医院医护人员的迫切愿望。虽然有战友在巡诊途中永远倒在了雪域高原,虽然有超过百分之八九十的队员都留下了终生难以去除的病痛,虽然没有格外的补贴,他们仅仅拿着军人的基本工资。这些勇士,毅然决然地每年往返于部队基层连队和帐篷,为部队干部战士和牧民诊病,把祖国的温暖和关怀送进了千家万户。他们巡诊到达的地域之广,前所未有;他们抢救治愈的人数之多,当以数十万计;他们获得的锦旗与感谢信,枚不胜举。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记录,前无古人。他们长期巡诊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带,克坚攻难,硕果累累,他们才是值得褒扬与尊崇的白衣战士,更是明知有艰险却依然勇往直前的真正勇士。
       离开第四医院那天中午,青海省军区后勤部长来给我送行,希望我一定要写好高原医疗队的风采来。我信心爆棚,当场表态,不写出他们的卓越风采,就把手中这支笔撅折了。
       豪言壮语讲了,敬酒一圈又一圈,那天不知被灌下了多少酒,我醉酒后躺在火车卧铺上,到达兰州时,是被列车员摇醒的,摇摇晃晃下车来,遂被两位战士搀扶着出了车站,回到家里酒醒过来,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反复琢磨,标题换了一遍又一遍,内容反复修改,最后写成了两万多字的报告文学,题目叫作《高原医疗队的吉尼斯大全》,反响挺大,好评如云,后来被收入在解放军出版社的集子里。
       一个月后,我同时面临着去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业创作员、总医院政治协理员和转业地方外贸工作三个选项,我权衡再三,毅然脱下了穿了二十年的绿军衣。这篇文稿,也成为我完成的最后一篇军事题材文艺作品。三年后,我的第一部以描写兰州市井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写完了第一稿,准长篇小说《人生无悔》在《兰州晚报》连载了三个月。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