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岳老师在《金城关》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7-10-21 13:56:01)
标签:

《金城关》

小说研讨会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徐岳老师在《金城关》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8日 根据徐岳老师讲话整理)
       今天下午,来参加西岐长篇小说《金城关》的研讨会,我心里非常高兴。今天在座的有我两个学生,一个是西岐,一个是昌林。我虽然没有给他们俩直接带过课,但总是在蔡中一起度过两年多的愉快时光。昌林走了绘画艺术之路,西岐则先是从军,后写作,同样走的是艺术之路。我以前只知道西岐的字写得好,还能画画,又写散文、报告文学、艺术批评。那么,他的小说写得怎么样呢?我心里没底。我做过多年的小说编辑,自然对小说最熟悉不过了。徐岳老师在《金城关》研讨会上的讲话
       西岐十几天前把《金城关》送给我,我自去年住院后,看东西很慢,但我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我刚看完第一页,心里便有数了,西岐是个写小说的高手(徐老师拿出来记的密密麻麻的一张纸)。譬如第一页“黄一鸣眼皮沉重得仿佛灌了铅,张了张,又闭上了。他努力地睁了睁,眼皮黏糊似万能胶,眼睑犹如废弃多年锈迹斑斑的军火库铁门,难以启开,懵懵懂懂感觉抓住了梦的尕手手,款款地抚摸着,绵软若绸缎,温润如美玉。咦,这么价希希罕儿,心疼得很哪。他眯着眼睛,那张白凤桃似的圆脸儿,鲜嫩得仿佛一掐就流蜜汁儿,一对骚狐媚眼,状若夜明之珠,熠熠闪烁,绿茵茵的碧翠光泽,神秘而朦胧。尕手手妩媚地笑一笑,忽地飞起来,慢慢悠悠地飘浮在半空。他乍手摇膀子,声嘶力竭地呼唤着,喉咙里犹如塞了棉絮,怎么也喊不出声来。他猛地往上一蹦,终于抓住她了,粗鲁地把尕手手搂抱在怀里。”
       我读到这里,会心地一笑,西岐生命之中重要的一环当兵的经历,就在字里行间显示出来了。把“眼睑”形容成军火库的铁门,而且还是“锈迹斑斑”,形容得好。“希希罕儿”是兰州方言,“乍手摇膀子”又是西府方言。这么一段描述里,西岐的文字功底与才情就显示出来了,二者结合的天衣无缝,这就是典型的小说语言,而且属于西岐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样的描写,我还是第一次读到,非常生动,非常精彩。语言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只有过了语言这道关,才能真正地写出耐人寻味的好小说。譬如说他写梁三斗星期天请客“万事俱备,只欠吃客”就是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化出来的,而且很有新意。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刚才霍忠义专门讲到《金城关》的语言、方言和歇后语的运用,讲得非常好。
       西岐在兰州当兵工作生活了四十年,我看他对这片土地是非常有感情的,而且对兰州的风土风情也是颇有研究的。他写黄一鸣和妻子梁小卉逛街吃水果这一节,简直精彩至极。他把兰州这个有名的瓜果城写得太有趣、太惟妙惟肖了,尤其是写到两个叫卖一冷一热冬果梨的人在推销过程中念诗、斗心眼的情景时,我读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西岐真是个写小说的人,写得好!写得妙!我多年来都没读到这样的好小说了。
       因为只读了《金城关》的十分之一,今天只能讲这么多。我相信西岐以后还会写出更加精彩耐读的好小说。我记得有一个读者在给冯积岐留言: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读你的小说,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你的小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读你的小说,一部小说有他的定数和命运。你用血泪和汗水凝结的小说,相信很多年以后人们依然会读它,喜欢它。我今天同样把这句话送给西岐。
      谢谢大家。

      (徐岳,原《延河》主编,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