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地鸡毛,随风飘舞

(2016-04-24 11:42:19)
标签:

历史

《大周原》

分类: 原创散文
  一地鸡毛,随风飘舞
             ——《周原笔记》之四十六
                        李西岐
    《大周原》连续改了六遍,而其中大大小小的勘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遍了,今日终于彻底完稿了。说实话,每当清晨打开稿页,我不止一次地腻歪的差点要吐了。
    三年来,为了这部书稿殚精竭力,我几乎是在腰椎不断疼痛的状态下勉勉强强完成的。改稿期间,我又患上十分糟糕的耳鸣,宛如颡里钻进一窝蜜蜂,嗡嗡的鸣叫不已,只能依靠每日里吃大把的中药丸子才能稍微改善一下症状。我当然知道,这一定是用脑过度了,还有断断续续的失眠如影随形,痛苦不堪。而比这更加痛苦的是先后找了十余家出版社,基本上都是闪烁其词,其中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初稿后信誓旦旦,说他们即是赔钱也要出版,在殷切的期盼中时间过去一年了,最终也无声无息了。君不见,这几年各出版社改制以后,除过极少数大名鼎鼎的作家以外,作者如果要出书,可以说基本是以买书号为主,只要有经济实力,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出版的。套用一句老话:这是出版业最好的时代,也是出版业最王八蛋的时代。那么,我非文坛名家大腕,且家底又薄,多年来自费购买资料与进行田野调查,花费不少,倘若再自费出版此书,依照目前这样的境况确实无能为力了。
    此前,我对这部凝聚着心血的著作信心满满,总以为是倾力打造的西周开国辉煌的读本,既有开掘这一领域中的原创性而且在还原西周诗史般的历史,别出心栽,在陕西弘扬周文化的大背景下,相信一定会有远见的出版社看上书稿。所以,期间对于要赞助的朋友多次地予以婉谢。其实,不是咱清高,我平生慎言慎行,一般不会轻易向别人开口求助,总怕欠下朋友的盛情不好偿还的。而残酷的出版现实,终于将我打回了原形,残阳如血,无可奈何,一地鸡毛,随风飘舞。
    曾经有人建议,政府有文艺出版基金可以申请。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我撰写的是西周题材,在甘肃申请显然是通不过的,在陕西更没有申请的资格,咱虽然是陕西人,却不是陕西作家么。我眼下身份的尴尬,就像《大周原》一样,陷入了一个无法诠释的鬼打墙定律。
     台湾作家杨恒均先生在暨南大学参加“世界华人文学研讨会”之后,在严厉批评“半瓶子醋”于丹“满嘴跑火车”的同时,他还说了这样一段话:陈嘉庚是中国教育的产物,林语堂也是1949年前培养出来的大师,我们这个时代呢?不过,我们也可以自我安慰,当今的中国出不了林语堂,责任可不全在我们这些作家哦。想一下林语堂当时处于比较动荡的时代,却能四平八稳出版了60本著作,而我个人的创作劲头一点也不比他低,可出版一两本书,几乎耗尽了精血——不是写不出书,而是出版不容易!别说林语堂,就是有,也肯定被当今的的出版制度折磨疯。——不知道建议我们参观林语堂纪念馆的官员是否意识到,当今中国出不了林语堂,他们的责任一点也不比我们轻。
    记得有人说过,好书如同好女子,遇见知己是有缘分的。《大周原》出版不了,我的心倒款款的放下了,今后不再为此事烦恼了,借此,一并致谢关心我创作的亲们。
    怎么办?凉拌呗。
    写字,涂鸦,画画,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2016年4月24日于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兰山“爷”话
后一篇:文学依然神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