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的第一篇博文

(2015-01-02 10:24:31)
标签:

文化

流水账

博文

青铜器

文学创作

分类: 文学评论

     2015年的第一篇博文

                  ——《周原笔记》之十八

                      李西岐

    晨起早读,手中捧的依然是翻阅多遍的《西周的历史与文化》一书,在烟雾缭绕中读了几个章节,脑子里忽然蹦出下面一段话,我赶紧把它写在笔记本上:凡是传世文学的最伟大之处,是它最逼近真实的历史,通过作家的独立思考与演绎,然后不动声色地把它一一还原出来。这种逼近一定是自觉地及表入里的描摹,是深刻地触及灵魂的写真,那么,神闲气定与借古讽今必然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源泉。

    这是评论书么?似乎不是;是为自己壮胆么,似乎是,又不是;是为自己加油鼓劲么,有点像。我不知道,反正脑子里就有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接着,我连续吃了两根烟,好像有点醒悟过来,这不就是一直以来坚持写作《大周原》的惟一动力么。

    下面这段话是写在《大周原》后记里的一段话:本着学术精神写作小说,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崇高目标,继而达到极致逼真地现场描摹与刻画,却是我从事艺术评论之后,借鉴画家写生且感悟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实,西方文学领域很早以前,且就有“造型描述”之概念,它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既能十分认真且仔细逼真地描述一幅画面,一座雕像,抑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场景,并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征服读者,“仿佛它就摆在眼前”。从荷马到但丁,从乔伊斯到博尔赫斯,这样的写作实例不在少数。而在眼下文艺界流行穿越的大背景之下,历史小说既要写出新意,又能符合历史的真实,这在学术精神上而言,是颇具有挑战性地意义。而我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如何才能在历史题材小说中写出别样的意趣?确实是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为此,我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虑,决定凡是有记载的史料既要去伪存真,又能在其基础之上发挥作者的艺术想象力。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定要写出他们彼此不同的音容笑貌。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尝试,一家之言,才情不足可能是笔者写作最大的短板。

    在《大周原》(上部)等待出版的日子里,我有点茫然无措,似乎一切都是未知数,忐忑不安的心中,常常有某种无名的烦恼,怎么办呢,只能强烈地暗示自己不能因此而懈怠。   

    冷寂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没有人逼我非要这样做事,自娱自乐,纯粹是自找苦吃。

    于是,我开始考虑下部的提纲。我知道,这又是一年蹒蹒跚跚的开始,四季的郁悒独行。

    我还要去考察周王经历过的许多地方,譬如,最喜爱旅游的周穆王到达的昆仑(有学者论证指的是今日的祁连山脉)。我要去藏有青铜器的博物馆,力图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来编织起故事的情节等等。这里不单是自掏腰包的许多费用,更是心灵的煎熬。

    敬请诸位不好误解,好像我总是在炫耀甚么。

    博客嘛,就是账房先生记流水账而已。

    记流水账这个建议,还是霍忠义教授给我反复提醒的。我想想也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细节,成书后往往回忆不起来,用这些看似不成熟的文字或者是流水账,恰恰能弥补这些缺陷,何乐而不为呢?!

    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周原笔记》依然会狗尾续貂地记录下去。

    期盼您不要嫌啰嗦,不愿意读,看看题目就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