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金台观作家丛书》第二辑发行仪式上的即席发言

(2014-06-29 11:31:17)
标签:

文化

文学创作

宝鸡

业余作家

分类: 文学评论

 在《金台观作家丛书》第二辑发行仪式上的即席发言

               李西岐

应李巨怀先生邀请,前来宝鸡参加《金台观作家丛书》第二辑发行仪式。我十分惊讶地看到一个区级文联能以集体出征的方式,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相继推出十八本文学作品,这在利来利往的当下,更是值得点赞的大好事。十七位作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除了对文学的向往和热爱,他们的坚持与坚守,方才使得宝鸡文学的园地更加百花竟放,多姿多彩。显而易见,在一个区里能同时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学人才,以及取得如此丰硕的文学成就,足以证明金台区领导的远见卓识,察察为明,证明区文联领导脚踏实际干实事,干好事。巨怀乃文学大才,拜读其大作《书房沟》,文字浩瀚,荡气回肠。

《慎子·知忠》曰:“故廊庙之才,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金台区创作环境如此敞亮,我相信有这么多的优秀作家坚持不懈,终将会聚沙成塔,弄出一番大动静来。我大概翻阅了几本作品,总的感觉是八位作者所叙所述,均发自肺腑心田,情真意切,且文笔清新自然,毫无做作之扭捏之态。可喜可贺。

    我游离甘肃四十多年,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业余作家。身同感受业余不易,因为白天要务正业,文学创作只能放在晚上或者节假日里见缝插针的进行构思写作。然,纵观中外文坛,许多著名的艺术家恰恰都是业余作家。那么,他们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父,千斤重担担在身,要坚持文学创作,该是要比常人付出多少心血的。文学的灯塔光芒四射,文学的魅力穿越心灵,文学的力量勇不可挡。所谓文章千古事,铁肩担道义。中国几千年来的文脉延绵,正是由于这样一批批枚不胜举的“痴心人”的坚守,才使得文学夜空中的星辰璀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坐的著名作家李凤杰老师,曾经在我小学一年级时给我上过一学期课,后来我从军后看到李老师的大作问世,心中悄然地燃起对文学的向往和追求。我在多年从事书法和美术批评的同时,发现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艺术现象,凡是一个区域内出现一个艺术人才,他会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与张扬的旗手,且会带动这一方土地艺术人才快速成长和文艺队伍的集聚壮大。正因为这个发面的“酵母”,才会不断地膨胀发酵,蒸出一锅又一锅热腾腾的白面馍馍。借此,我特向李老师表示我的致敬之意。景斌是我的高中同学,诗歌,散文、小说三位一体,辗转腾挪,娴熟的游离于其中,且文学成就斐然,值得我尊敬并学习。这自然得益于另一位老师徐岳先生的教诲。虽然他们并未亲手教授我们如何文学创作,但他们的旗手及风向标作用,却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赴后继,在文学的盘山道上勇往直前。当然,我后来交往甚密的文学老师如唐栋、李镜、李斌奎、杨闻宇、魏珂等兄长,他们都先后无私地给予了我不少的鼓励和支持,才使得我在这条艰难的文学道路上取得些许成就。

宝鸡是周秦文化源头,乃中华文明之根基所在。西周确立的国家及礼仪制度,成为中华文明之肇基。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伦理及道德层面的高度,至今望之莫及。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言,从文化基因上而言,所有中国人都是陕西人。我是不是可以再说细一点,所有华人都是宝鸡人!我们生长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该是多么地幸运和自豪!为此,我在花甲之年殚精竭力,终于为故乡写就一部新书《大周原》,目前正在修改之中,圆了一位游子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