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深处的回声——卫学昌诗集《生命深处》赏析
(2012-07-28 09:16:23)
标签:
青藏高原诗歌赏析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卫学昌诗集《生命深处》赏析
李西岐
诗人是上帝派往人世间的吟歌者,如玲珑的百灵鸟,如泣血的杜鹃。作为诗人的卫学昌,几十年来执着的探讨和体验生命的意义与精神层面的诉求,显示出他在文学艺术领域别出心裁的坚守和哲理的思辨。坚守是一种态度,需要岁月的长河佐证;哲思是一种飞翔,需要翱翔的翅膀支撑。诗人虽身处于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其物资生活的贫乏,百折不挠的求索,介然不群的追寻,敏而好学的思辨,才有了精神的翘首八荒和人生的丰盈富饶。
一
学昌先生这本新的诗集《生命深处》,可以说是他第一部诗集《心灵独语》的姊妹篇,在第一辑《季节的怀抱》里,敏感而多情的诗人,面对春天万物生长,勃勃生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的吟唱往往寄情山水,放歌原野,如《春天你来吧》“在你的晨曦里/莺燕和着艳阳在歌唱/那一声鸣翠/摇绿了所有的日子/春天你来吧/尽管你走了还要来/因为在你的故事里/我已经展开了自己的远方”。诗人对春天的吟歌,激情四溢,且不失对梦想的追慕,《相约在春季》“让我们在春季相约/去放飞心中的梦想/逐沙踏浪
二
探索生命的存在意义,可以说是人类自进入文明历史以来最大的课题。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魏珂先生所言:诗歌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种极致体验,这种体验是纯粹的精神和情感的艺术展示,因诗人的禀赋不同,艺术观念的差异,如世间万物一般,显现出千姿百态。在我看来,组诗《生命深处》正是学昌先生对这一哲学命题的求索和解析,他以诗人的高瞻远瞩和旅人的足迹丈量,对青藏高原这一片神奇的山河抒发出动人的歌谣,喜马拉雅的孤傲深邃,布达拉宫的阴阳恍惚,纳木错的喃喃醉语,日月山的凄凉悲怆,三江源的水草芬芳······无不化作率意诗句的飘逸飞翔,在他眼中,高原的天空是无欲的纯蓝,高原的风是挪移乾坤的无形之手,高原的太阳能使世界为之透明,高原的路是通往天堂的阶梯,而在这几乎透明的大自然里,高原人有着“晴空一般的透亮
/纯朴热烈的率真 /沁透出高原人至德的天性/明澈纯净
三
在《为大路而歌》里,诗人依然延续了《心灵独语》豪放爽直的雄浑之美,洋溢着旷朗无尘的坦荡之魂。学昌自乡村而军营,从铁军切入诗坛,他近四十年的从军与铁建生涯,几乎都是在为誉为祖国大动脉的铁路建设而奔波,他发表的数百首诗歌里,既没有 “无边丝雨细如愁”式的矫揉造作,也没有“万般惆怅向谁论”的无病呻吟,吟唱的依然是想落天外、气象万千的豪放诗风,来为自己几十年服务的这支铁军奋斗的丰功伟绩而赞美讴歌。正如诗人所言:“路,是一首歌;为路匍匐,也是一首歌。”在他眼里“路的本身就是歌呵 /脚下的词汇滚滚向前/激昂的旋律起伏跌宕/胸中吞下缓慢梗塞的心事/吐露出风驰电挚的畅想/钢筋铁骨焕发着剑与火的意志/肩头承载着走向未来的分量/一个个里程碑在高度上挺立/速度的光彩点燃起前进的号子/坚实沉稳的思考在心底珍藏/永远延伸的钢轨和路面/目标锁定在既定的远方/在脊背上流淌奔放的金轮/就是温暖的太阳”。这样倾荡磊落、大气磅礴的诗还有许多,如《匍匐的脊梁》《身后的脚印》《铺路者吟》等,这些饱含着血与泪的符号,怎么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呢?!当笔者反复吟读学昌这一组诗时,不由自主地会把它和唐宋诗词中的边塞诗词相提并论,一样的感情深厚,一样的出之天然,一样的荡气回肠。
四
如果一个肉体走失了精神,即使活着,亦如行尸走肉一般;所以,在诗人看来,“伟大乐章的旋律主题,需要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和信念合璧。”在第三辑《精神的庭院》和第四辑《生命的舟楫》里,他对汶川、玉树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灾害的伤感喟叹,表达的正是诗人悲天悯人的真挚情怀;他对新年的礼赞,阐述的却是对祖国明天更好的期盼;他对故乡的回忆,更多的则是对亲情的眷恋。《父亲的身影》,无比高大伟岸,九十匝的年轮里,埋藏着多少儿时那感恩的甜蜜,“站着
诚然,以他笔耕不辍的勤奋精神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昌先生依然有着豪华的志向和未来。
2012年7月15日·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