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敲门

(2012-07-05 14:08:59)
标签:

敲门声

秀才人情

军区机关

出版的书

杂谈

分类: 原创散文

      敲 

              李西岐

    门是人进出房子的一道关卡,又是防御外人的一个安保设施。

    屋子里的人进进出出要关门锁门,因为这里只属于他的私权范围。平时,他在外面装腔作势,道貌岸然,一旦回到自己家里横卧竖躺,甚至耍酒疯、放响屁、说胡话,别人无法知晓,亦是无权干涉的。

    乾坤日月长,屋里天地宽。有人敲门,除过抄煤气表的和敲错门的,来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房子里的人马上就得换上正式的服装,开门笑脸迎客,倒水沏茶,瓜果烟糖,殷勤一番,然后嘘寒问暖,这啰里啰嗦的马拉松话剧就算正式开场了。噫嘻!细细一琢磨,这有点像崔永元主持的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即兴发挥,一切都要来访者和主人相互配合,还要演绎的天衣无缝,皆大欢喜。

    敲门是个技术活,内涵和奥秘恰恰是体现在敲门声音的大小上的。“僧敲月下门”,这里除了推敲诗句,还有个教养和礼貌问题。记得十几年前和评论家管卫中先生一起,去拜访省文联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管轻轻地敲了三下,他就束手等待了。我寻思屋里的人毕竟上了年纪,这么轻的敲门声如何能听得到?正想着,门“噹”的一声开了。谈话中间,老作家果然耳背,时不时地还要侧耳倾听。那天,彼此之间究竟谈了些啥话题,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唯独这轻轻的敲门声,却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二十多年前,我在军区机关工作时,养成了说话轻,敲门轻的习惯,假如要去拜访朋友家敲门,往往是很轻的。而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婆,总是弹嫌我敲门声轻,说跟苍蝇叫的一样,人家长得千里耳啊?!敲门是个技术活儿,这里面大有学问的。实际操作上,敲什么人家的门,我还是有所区别的,也不会一个劲儿温柔到底的。譬如,要去厂区的舅子哥家,甭说用指头叩门了,换成拳头还得卯足劲儿敲。

    我虽然每天坐在书房里,每天都能听到不间断的敲门声,不论是敲我家的门,还是敲隔壁的门,甚至是敲楼上或楼下邻居的门,从或轻或重的敲门声里,大致都能判断出敲门者的身份,有林妹妹式的优雅多情,有李逵式的粗野霸道,有猪八戒式的激情四射,有张飞式的急促催命······

    老虎占山为王,长啸于山林沟壑,独往独来,人却是群居的动物,当然需要朋友的交往。近二十年来,我基本上以码字为乐,干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勾当,和社会上的交往少了许多,除过必要的应酬以外,我几乎生活在自娱自乐的小天地里。这几年连续出版了几本小书,上了几次电视,即被许多不认识的人惦记上了,求字的,要“拜读大作”的,甚至不预约就直接找上门的,敲门声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响着。

    我这人面情软,遇到某些狮子大张口的,又不好直截了当地拒绝人家,拿走了字或者书,心里只能生闷气。宣纸墨汁比以前贵了很多,出书嘛,刚开始学习写作之时,出版社乐意出版,写着写着成熟了,却要自己先垫钱才能出版,还无法诉说自己点灯熬油的辛苦则个。去年我在隍庙签名售书时,一个同期入伍的老战友撵到那里,非常有耐心地坐在旁边,终于看到我刚停下笔来,直冲冲地说,你又出书了,再送我一本吧。我顿时不高兴了,刺了他一句,你们家的书柜是不是就为我定做的?他那天脸色不太好看,我也觉得无趣,不欢而散了。旁边的几位朋友打问这伙计是谁,我说他是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我出的书他每次都要,从来没买过一本的。为他儿子写字找工作,我几年前义不容辞地写了好几幅字,连他一支烟都没吃过的。而且,使我无语的是,他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我的书是看得起我的。

    我出版的书,只要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或者给我帮过忙欠下的情,我总会主动地送他们,而且每次都要送百十本左右。这样的送书,当然是雅事,我乐于奉献。给地震灾区送书,我要比省上体制内的作家送的多几倍的。   

    所谓书法,是旧式文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原本算不得神马东东。当然,今日的书法家满天下,若过江之鲫。其中,绝大部分吹牛皮不上税,都是一些蒸馍馍混花卷的。书法讲究的又是“正大气象”,纵览眼下的书坛,群魔乱舞,七扭八拐,扎势的多,有真本事的极少矣。当然,世上原本就是求佛的多多,成神的焉有几何?我的字虽然不上档次,毕竟是从少年时下过一番功夫的,起码写的中规中矩,不会糊弄人的。至于送字,更是古来有之,“秀才人情半张纸”嘛,我这些年送了不少字,帮朋友办事,帮孩子找工作,这些无伤大雅,但长期如往,谁要都给,不给反倒把人得罪了,长期如往,却是烦恼人生了。

    敲门声又响来了。哦,一位老乡昨天打过电话,要我给他的一部新诗集题名,答应过人家了,一定要题,还要保质保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傍  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