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书法传承
李西岐
中国人传承几千年的书法如汪洋大海一般浩瀚无穷,而作为文字和书法传承的文人显然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书法作为文学表现的附属,其特点就在于“无念而成”,信手书写,从而成为作家诗人们情感的放达与精神的映照,体现出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学大家同时又是书法巨匠,他们给后世留下了璀璨多姿的墨宝佳作。
在当代中国作家群里,活跃着不少艺术通才,他们既是文学创作领域里的高手,又擅长书法绘画,以自己对国学及书画的独特理解,传承着中国文化的风韵和幽雅。我们可以这样说,相对于专门从事书画的艺术家来说,文人书法更多地体现了文气的弥漫,少见那种剑拔弩张的霸气与粗脚乍手的俗气,这不正是他们“余事”衍生的修养体现嘛。作家这种并非刻意的书写,是建立在文稿创作中的无为而作,更多的是呈现墨戏或者墨趣的潇洒,以达到“墨韵”的抒写为最佳状态,这恰恰是作家书画独特的文化价值所在。
互联网时代的书法传承,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拿我自己而言,五年前我几乎是个电脑白痴,甚至连电脑开机都不会。我那时的简单想法就是怕学会电脑,荒废了手写功能。后来在女儿的鼓励下,慢慢地学会了上网,从手写板开始到现在自如地操作键盘,尤其是投稿方便了许多。前天我手写一个便条,竟然不可思议地写了三遍才写明白。这样的尴尬场景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互联网时代的书写恐惧,如今竟然落在我这样以笔为旗的中老年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我这两天开始认真的反思,一定要重新捡起笔来,每天习字,哪怕在纸上胡画也可以,决不能丢失手中这支曾经给我带来许多忧愁和快乐的笔。
加载中,请稍候......